观浙江涛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浙江海边的绿意绵延不绝,令人惊叹的波涛日日夜夜地翻滚着。在杭州城的人们,即使头发花白,依然对观潮的热情不减。
去完善
释义
《观浙江涛》:这是一首描绘钱塘江潮壮观景象的诗。
1. 浙江:即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境内。
2. 悠悠:形容江水悠长。
3. 海西:指杭州湾以西的地区。
4. 惊涛:形容波涛汹涌的潮水。
5. 翻覆:翻滚起伏。
6. 钱塘郭里:钱塘江边的城墙内。
7. 看潮人:观看钱塘江潮的人。
8. 直至白头:直到老年仍不满足。
去完善
赏析
《观浙江涛》这首诗描绘了浙江省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诗的首句“浙江悠悠海西绿”形容钱塘江水源远流长,绿波荡漾。第二句“惊涛日夜两翻覆”则形象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翻滚不息的壮观景象。第三、四句通过描述钱塘江边观看潮水的群众,一直看到头发变白仍感观不足,表现出人们对这一自然奇观的热衷与惊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浙江涛》是唐代诗人徐凝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浙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于公元800年左右,此时正值唐代中晚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民生疾苦渐显。身为一名文人墨客,徐凝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对家国世事抱有深深的忧患意识。他的一生仕途不顺,屡次科举落第,晚年在吴越一带游历,饱览祖国河山之美,遂写下此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自安史之乱以来,虽然国家局势暂时稳定,但内部矛盾、外患侵扰等问题日益严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使得王朝逐渐走向衰亡。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