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宫曲

标题包含
汉宫曲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凝(约公元813年-约公元907年),字不详,号凝,唐朝诗人。他原籍为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市)人,后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徐凝年轻时曾游历长安、洛阳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才横溢,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水清澈如同帘幕,月色冷冽如雪。赵氏飞燕侍奉在昭阳宫殿。掌中舞蹈结束,箫声已尽,三十六座宫廷里,秋风寂寥,夜色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汉宫曲:古代曲调名。 2. 水色帘:颜色如水的窗帘。 3. 流玉霜:形容水流如同白玉一般。 4. 赵家飞燕:指赵飞燕,汉代成帝的皇后。 5. 侍昭阳:在昭阳殿侍奉皇帝。昭阳是宫殿名。 6. 掌中舞:赵飞燕善舞,传说能在手掌上跳舞。 7. 箫声绝:指舞蹈结束后,箫声停止。 8. 三十六宫:古代皇宫内有众多的宫殿,这里泛指整个皇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汉宫曲》描绘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赵飞燕的翩翩舞姿以及皇帝对她的宠爱。首句“水色帘前流玉霜”形容宫殿华贵而华丽,也衬托出赵飞燕的美貌与才艺。第二句“赵家飞燕侍昭阳”则点明了主人公赵飞燕的身份和地位。 接下来的“掌中舞罢箫声绝”一句,通过描述赵飞燕跳舞的场景,展现了她的才艺和高超技艺。最后一句“三十六宫秋夜长”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现出宫廷生活的孤独与寂寞,以及诗人对赵飞燕命运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宫曲》是唐代诗人徐凝的一首描绘汉朝宫廷生活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85年),当时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徐凝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通过描绘汉朝宫廷生活,表达了对古代皇室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时,徐凝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这位才子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利,一度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这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首诗中,徐凝通过对汉朝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古代皇室生活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虽然古代皇室生活看似奢华,但其中也充满了孤独、寂寞和无奈。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唐朝的皇室生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皇子之间的争斗、皇帝的专制等。 总之,徐凝在《汉宫曲》中通过对汉朝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古代皇室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这首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