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冽上人房
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
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犹如随风飘扬的浮萍,难以预料下一刻的方向;在这旅途中,与世外高人偶然相遇,令人心生向往。
当我们醒悟时,才懂得曾经的执着不过是一场梦幻;此刻,只听见寒冷的雨滴洒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宿冽上人房":此句诗是指暂时借住在冽上人居住的房屋。
"浮生不定若蓬飘":指人生的漂泊不定。
"林下真僧偶见招":这句话意味着在林间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出家人,也就是冽上人。
"觉后始知身是梦":形容了醒来后才意识到刚才的一切就像是梦境一样。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以“浮生不定若蓬飘”描绘了人生如梦的意象,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林下真僧偶见招”表达了与释家之人的偶然相遇,为下文进入梦境作了铺垫。
颔联中的“觉后始知身是梦”承接上文,深入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烦恼、痛苦和无奈。而尾联的“更闻寒雨滴芭蕉”则以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作为象征,象征着诗人从梦中惊醒,重新回到现实世界。这一句不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同时也使得全诗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冽上人房》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徐凝之手。此诗创作于公元809年前后,正值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盛行,文人墨客多与僧人交往,以诗会友,参禅悟道。
徐凝在长安求取功名时,结识了僧侣冽上人,并在他的禅房内过夜。这段经历让他深感佛家的宁静与超脱,便写下了这首描绘自己与冽上人在夜晚共谈诗画的诗句。
在这首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徐凝对个人成就的追求,也能体会到他对佛家智慧的敬仰。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信奉佛教,对高僧大德的尊敬与仰慕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歌正是唐朝文化繁荣的象征,表达了文人与僧人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