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旅舍感怀
秋色入簷楹,闲门开复扃。
愁人欲长醉,薄酒又还醒。
搅照头将白,逢谁眼暂青。
祇应南与北,唯此念飘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意已上屋檐廊檐,宁静的大门半开半闭。
忧思的人想要一醉解千愁,然而只饮薄酒并不能让人忘却烦恼。
这头发渐白的时候,能有谁让我重新焕发生机呢?
只是南北相隔,唯有飘零的思念不绝如缕。
去完善
释义
1. 秋色:秋天的景色。
2. 簷楹:屋檐下的柱子。
3. 闲门:指大门。
4. 开复扃:打开之后又关上。
5. 愁人:感到忧愁的人。
6. 长醉:长时间沉醉于酒中。
7. 薄酒:淡酒,质量较差的酒。
8. 搅照:搅动阳光,形容眼睛因忧愁而流泪。
9. 头将白:头发即将变白,形容年老。
10. 逢谁:遇到谁。
11. 眼暂青:眼睛暂时显得明亮,指与好友相见的喜悦。
12. 祇应:只应该。
13. 南与北:南方和北方。
14. 念飘零:思念漂泊不定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秋日旅舍感怀》是一首描绘作者身处异乡、抒发忧国思乡之情的诗作。诗歌以秋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虑和无奈。
首先,“秋色入簷楹,闲门开复扃”,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树叶枯黄、门户开关,寓示着时间的流转。诗人用“閒”(通“闲”)字传达了心灵的寂寥,暗示着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之感。
接着,“愁人欲长醉,薄酒又还醒”,表达了诗人内心痛苦,希望借酒消愁但清醒之后的现实更加残酷。“愁人”二字紧扣主题,渲染了沉重的氛围;而“薄酒”既反映了诗人饮酒解忧的企图,也暗示了他的失意。
然后,“搅照头将白,逢谁眼暂青”,诗人形容自己的头发因忧愁而变白,遇到他人也只能暂时缓解眼睛的焦虑。此处通过视觉和心理的刻画,突显了诗人的落魄与惆怅。
最后,“祇应南与北,唯此念飘零”,表明诗人面对故乡和自己漂泊之地,深感无法逃脱命运的无常。此处体现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旅舍感怀》是北宋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8年前后,正值潘阆中年时期。在这个阶段,潘阆经历了从政坛失意到隐逸江湖的转折,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在978年左右,北宋社会正处于繁荣与动荡并存的时期。一方面,经过太宗、真宗两代皇帝的治理,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患不断、官僚腐败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个背景下,潘阆作为一位敏感的文人,深感个人命运的渺小和无助,从而创作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