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渭上秋夕闲望

标题包含
渭上秋夕闲望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潘阆(?-1009年),字逍遥,号逍遥子,北宋初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潘阆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包括当时的名士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他在文学、音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遍布整个秦川地区,我在渭水之滨登高望远。夕阳刚刚穿透了细雨,四处都可以听到知了在鸣叫。远远的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一艘孤独的船只消失在远方的烟雾中。渔夫们渐渐老去,有谁能够像姜太公那样充满智慧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秦川:指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秦国而得名。 2. 渭水:即渭河,中国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 3. 极浦:遥远的水滨。 4. 孤帆:单独的一艘船。 5. 没远烟:被远处的烟雾掩盖。 6. 渔人:打渔的人。 7. 太公贤:太公,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齐国的缔造者。贤,有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渭河岸边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首句“秋色满秦川”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背景,渲染出秋天的气氛。接下来的“登临渭水边”则表现诗人的立足之地。 二联和三联是写景的佳句。“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描绘了夕阳刚刚躲过雨滴的洗礼,到处都可以听到蝉儿的鸣叫。这是典型的秋日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则是将目光投向远方,看到远处的水面上,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一艘孤独的船只在茫茫烟雾中渐渐消失。这样的画面富有深远的意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尾联“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他借“渔人”这个意象,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谁似太公贤”则表达了他对人生智慧的渴望与追求。这里的“太公”指的是姜太公,他在渭水垂钓时被周文王发现,后来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诗人用他来比喻在困境中坚持信念、等待机遇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渭上秋夕闲望》是北宋诗人潘阆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960年至1026年之间,即潘阆生活的时期。这个时期,北宋王朝刚刚建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为诗人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 潘阆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在人生际遇方面,潘阆早年曾参与政治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后来,他转而投身文学创作,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这种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许使他对秋天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创作出如此优美的诗篇。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喜欢聚在一起吟诗作对,相互交流思想。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豪放为主,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潘阆的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