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王长洲禹偁赴阙

标题包含
送王长洲禹偁赴阙
蒿兰不并香,泾渭安同流。 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 名重圣主征,道光史策收。 一鹗秋空飞,鸟雀徒啾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潘阆(?-1009年),字逍遥,号逍遥子,北宋初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潘阆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包括当时的名士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他在文学、音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草和兰花并无共同香气,泾水与渭水也不共享水流。 小人物有许多困难和危险,而君子则常常忧虑种种。 他们的名声被圣上所重视,光辉事迹被载入史册。 一只大鹏在秋天振翅飞翔,其他鸟类只能啾啾叫着仰望。
去完善
释义
1. 蒿兰:这里指贤能之士和普通人的区别。 2. 泾渭:两条河流,分别代表浊水清水的概念,这里比喻君子的品质与小人行为的鲜明对比。 3. 小人:在这里指的是那些品行恶劣的人。 4.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5. 一鹗:一只猛禽,象征着出类拔萃的人才。 6. 秋空:秋天的天空,寓意开阔高远。 7. 鸟雀:普通的鸟类,用来与“一鹗”进行对比,强调出类拔萃的人才。 8. 啾啾:形容鸟叫声,这里的意思是那些平庸之辈只能发出微不足道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蒿草与兰花为喻,表达了诗人潘阆对于君子与小人的看法。他以蒿草与兰花的香味不同作为对比,表明君子与小人之间难以相容,犹如泾水和渭水般难以共同流淌。接下来的诗句中,“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则是诗人在指出,小人的存在给君子带来重重困难和忧虑。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忧虑之中,他坚信君子的名声会受到圣主的重视,他们的光辉事迹会被历史所记载。最后两句中,他以一鹗在秋天飞翔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光明前途的期许,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只能像鸟雀般叽叽喳喳的小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长洲禹偁赴阙》是宋朝诗人潘阆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但从诗歌内容和作者生平推测,应在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潘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却颇为坎坷。早年,他曾以游侠身份四处游历,后因触犯法律被贬谪。在宋代文人地位相对较高的背景下,潘阆虽然才学出众,但因个人经历无法跻身官场,这使得他对功名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在政治方面,宋太宗即位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机构,为国家治理打下了基础。同时,科举制度的发展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阆虽然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依然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心朋友的宦海沉浮。 在这首诗中,潘阆表达了对好友王长洲禹偁即将进京赴任的祝福和期待。他希望禹偁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潘阆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人生抉择和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