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知府 其二
肮脏群飞外,康强七袠余。
耆年犹谨礼,细字每抄书。
十载甘琳馆,三州奉板舆。
挂冠天未可,双犊老康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处,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依然保持着健康强壮的身躯。这位老人虽然已经年迈,但他仍然非常注重礼仪,每天都会仔细地阅读和抄写书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图书馆里默默奉献着他的智慧,为各地的读者提供服务。尽管他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的心灵依然充满活力,就像那头陪伴着他度过岁月的牛一样,始终坚守在他的家园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肮脏":这里指独特不群。
2. "康强":健康强壮。
3. "七袠":七十岁的意思。
4. "耆年":老年。
5. "谨礼":遵守礼仪。
6. "细字":小字,这里指书法字体。
7. "抄书":誊写书籍。
8. "十载":十年。
9. "甘琳馆":在文学馆中担任要职。
10. "三州":三个州郡。
11. "板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12. "挂冠":辞官退休的典故。
13. "双犊":指两头牛。
14. "康庐":原名紫阳山房,位于四川绵阳郪江畔,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之地,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知府生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和高尚人格的赞美与敬仰之情。首联通过对比“肮脏群飞”和“康强七袠”,形象地展现了杨知府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颔联则通过描绘杨知府严谨自律、勤奋好学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颈联则以“十载甘琳馆,三州奉板舆”,描述了杨知府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事迹,突出了他的仁者之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尾联则以“挂冠天未可,双犊老康庐”作为结语,表现出诗人对杨知府离世的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杨知府廉洁从政、矢志不渝的品质的高度赞誉。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韵味悠长,是怀念和赞美杨知府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挽杨知府 其二》是南宋诗人牟巘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此时南宋正处于国力衰微、战乱不断的时期,金兵入侵,民生疾苦,政权更迭频繁。诗人生活于这一时期,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
杨知府是诗人的朋友,曾任地方官员,为国家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在他去世后,诗人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悼念诗,以表达对朋友的哀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牟巘通过描绘杨知府生前的政绩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战争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在这一时期的关注点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