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少章
曾趁当年桂子秋,烦公引领广寒游。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那桂花飘香的秋日,希望您能带领我游览那广寒仙境。
春天结束的时候,笑着回去,因为什么事都没做成而结束生命。
诗歌又是江湖上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学习的方法找到最初的源头。
但我会忍住那些充满感慨的文章去读,望向无尽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广寒:广寒宫的简称,即月宫,这里借指朝廷或京城。
2. 春官:尚书省的别称。唐时以礼部为春官。
3. 报罢:科举考试落第,未能被录取。
4. 底事:何事,为什么。
5. 伊洛:伊水和洛水的并称。在今河南省。此处以“伊洛”代指儒家学说之源,尤指理学之宗。
6. 感兴篇:指的是苏少章的诗歌作品。
7. 修江:水名,源出江西省幕阜山,经修水县流入赣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他的朋友苏少章的挽诗。首句“曾趁当年桂子秋”指的是两人曾一起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游玩,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次句“烦公引领广寒游”则暗含了对故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与才情的认可。接下来的“春官报罢笑归去”则是诗人讽刺朝廷选拔不公,导致友人不得志。而“底事无成付命休”则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多舛的同情。
第五、六句“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是诗人表达对友人才学的肯定,认为他的诗词歌赋在江湖之中独树一帜,学识也追寻到了伊洛文化的本源。最后两句“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则表达了诗人在看了友人的作品后,心中涌起的强烈哀思,以及对友人在世时的点点滴滴的回忆。整首诗情感浓烈,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悼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苏少章》是宋代诗人王义山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王义山表达了对挚友苏少章的深切悼念之情。
在公元10-11世纪之交的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义山和苏少章等一批文人志士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希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些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在生活中遭受了诸多挫折。
作为挚友,王义山对苏少章的人品、才学和遭遇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得知苏少章去世后,他悲痛欲绝,怀着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世事的感慨,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挽苏少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