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凤翼双双,金泥细细。
四弦斜抱拢纤指。
紫檀香暖转春雷,嘈嘈切切声相继。
弱柳腰肢,轻云情思。
曲中多少风流事。
红牙拍碎少年心,可怜辜负尊前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翅膀一双双,金色粉末细腻细。
四弦琴斜抱怀纤细手指。
紫檀木香炉温暖如春雷,嘈杂的声音连续不断。
柔弱柳树枝条,轻盈云朵情感思绪。
乐曲中有许多风流韵事。
红牙拍子破碎了年轻人的心,可惜辜负了酒杯前的意愿。
去完善
释义
1. 踏莎行: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2. 凤翼双双:指凤凰双飞的图画。
3. 金泥:用金粉涂饰的泥金。这里指涂金粉的瑟弦。
4. 四弦:指四根弦的乐器,即瑟。
5. 紫檀:指紫檀木制的琴身。
6. 弱柳:喻指纤柔的身姿。
7. 红牙拍碎:形容欢快地击打节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诗人曾觌的《踏莎行》。描述的是一次音乐宴会上的演奏场景,特别是以琵琶的演奏为焦点。诗人在描绘乐曲的细节方面极具匠心,用“凤翼”、“金泥”来形容琵琶演奏时的手势和技法,再以“四弦斜抱拢纤指”来具体化手法,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诗人又以“紫檀香暖转春雷”作为比喻,将弹奏出的美妙音符比作春天的雷声,与下句“嘈嘈切切声相继”相呼应,进一步展现了音乐的氛围和节奏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则开始抒情。用“弱柳腰肢”和“轻云情思”这两个优美的意象,隐喻了曲中的情感世界。“曲中多少风流事”更是暗示了音乐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人文色彩。而最后的“红牙拍碎少年心,可怜辜负尊前意。”则以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听者在欣赏演奏时的情感波动,以及感叹未能完全领略音乐所蕴含的美感的遗憾心情。全篇读来,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音乐画卷,令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曾觌所作,创作于公元1179年(即南宋淳熙六年)左右。
在这一时期,曾觌作为南宋官员,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外地,经历了人生的一段低谷期。他虽远离京城,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始终萦绕于心。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踏莎行》等。
在南宋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曾觌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和百姓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然而,他仍然坚信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在诗歌中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