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
胭脂腻,粉光轻。
正新晴。
枝上闹红无处著,近清明。
仙娥进酒多情。
向花下、相闹盈盈。
不惜十分倾玉斝,惜凋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面颊泛起胭脂般的红润,那粉嫩的脸庞就像洒满阳光的枝头花朵。春天刚刚来临,阳光明媚,一切都在开始新的生命。你看那些花枝上的热闹,它们似乎在争着让人们注意到自己的美丽。清明节快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即将过去,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刻的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尽情欢笑,不吝惜手中的美酒,因为美丽的花朵终将凋谢,我们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但我们可以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刻,把它们深深铭记在心中。
去完善
释义
1. 胭脂:古代妇女用于面部的化妆品。此处指代花朵的鲜艳色彩。
2. 粉光:形容花瓣柔美的光泽。
3. 新晴:指刚刚放晴的天空。
4. 闹红:指盛开的花朵。
5.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6. 仙娥:仙女,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7. 多情:富有情感,这里指女子对花的关爱之情。
8. 玉斝:一种玉制的酒杯。
9. 倾:倒出。
10. 惜凋零:惋惜花朵凋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人们踏青赏花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在清明时节的愉悦心情。从“胭脂腻,粉光轻”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胭脂和粉光的描述,展现出了春天的艳丽和生机。接下来的诗句中,“闹红无处著”则表现出了鲜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春天里忙碌而快乐的情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仙娥的形象比喻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向花下、相闹盈盈”更是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花下嬉戏的场景,体现了春天的欢乐气氛。最后两句“不惜十分倾玉斝,惜凋零”则表达了人们在尽情享受春天的同时,也对春天的短暂和美丽稍纵即逝感到惋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也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光好》是宋代词人曾觌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曾觌因才华出众受到皇室的赏识和重用,担任皇帝的文学侍从。他的一生伴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的文人圈颇有影响力,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慨。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呈现繁荣的景象,尤其是词的创作,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争相效仿的风尚。曾觌作为其中一员,在春光美好时节以婉约优美的笔触,表达出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