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

标题包含
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
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对碧瓦迷云,青山似浪,返照浮空。高台称吟眺处,□繁华、清胜两无穷。帘卷榕阴暮合,万家香霭溟濛。 年光冉冉逐飞鸿。叹雨迹云踪。渐暑退兰房,凉生象簟,知与谁同。临鸾晚妆初罢,怨清宵、好梦不相逢。看即天涯秋也,恨随一叶梧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正值荔枝成熟的季节,傍晚时分的红荔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远处青山如波,浮云飘渺,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天空。站在高楼上,远望那繁华景象和宁静的风景,可谓美不胜收。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卷起帘幕,榕树下弥漫着香气。时光匆匆流逝,如同大雁飞行。感叹雨后的痕迹和云彩的踪迹逐渐消失在视野中。气温逐渐降低,身处清爽的卧室之中,感到凉爽宜人。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刚刚结束晚妆,抱怨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却没能遇到一场好梦。现在已经是秋天的时节了,心中的一丝遗憾也随着树叶的飘落而更加沉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荔枝:一种水果,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2. 熏风:和风,指夏令南风。 3.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4. 迷云:指白云缭绕的景象。 5. 青山似浪:形容山峦起伏如波浪。 6. 返照:夕阳的余晖。 7. 高台:这里指长乐台。 8. 称:适合。 9. 吟眺:一边吟咏一边眺望。 10. □:本句缺失部分无法确定具体词义。 11. 繁华:形容景象繁盛。 12. 清胜:清雅的美景。 13. 榕阴:榕树下的阴凉处。 14. 万家:许多人家。 15. 香霭:烟雾般的香气。 16. 溟濛: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17. 年光:时光。 18. 冉冉:慢慢地。 19. 飞鸿:飞翔的大雁。 20. 雨迹云踪:形容行踪不定。 21. 兰房:芬芳的书房或居室。 22. 象簟:象牙装饰的竹席。 23. 临鸾:临镜化妆。 24. 怨:哀怨。 25. 清宵:清静的夜晚。 26. 好梦不相逢:指与所爱之人不能相见。 27. 看即:即将。 28. 天涯:天边,指远方。 29. 一叶梧桐:代指秋天。
去完善
赏析
《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写个人情感的词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树头果实累累的景象,傍晚时分,微风吹过,枝头上的荔枝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诱人。接著,词人又以“碧瓦迷云,青山似浪”来形容山水的壮丽景象,仿佛是一片碧水蓝天交织而成的画卷。此外,词人还提到了在高台上远望时,繁华的都市和清幽的自然景致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背后,词人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随着时光流逝,人们难免会有无法挽回的遗憾,就像那翩翩起舞的鸿雁,渐行渐远。虽然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词人并未提及与其共度时光的人。在这里,词人以孤独的身影凸显出难以言喻的寂寞之情。在度过漫长的一天后,词人希望能够与家人团聚,共同分享这美好时光,无奈却总被现实阻隔。 此词将大自然的美景与个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融,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是宋代词人曾觌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创作的一首描绘暮秋景色和抒发离别愁绪的词作。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复苏的时期。然而,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族矛盾尖锐,这使得词人在创作时流露出一定的忧虑情绪。 在这段时间里,曾觌作为皇帝的近臣,陪伴皇帝处理政务、游览山水,享有较高的地位。然而,他也曾因为卷入党争而被贬谪,这使他体会到人生的无常。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在创作这首词时,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离别愁绪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南宋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词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词人,如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曾觌的词作也受到了这些词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