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摇扬杏花风,迟日淡阴双阙。
丝管缓随檀板,看舞腰回雪。
龙舟闲舣画桥边,须趁好花折。
频劝御杯宜满,正清歌初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拂的杏花风中,春天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映衬着远处的高楼。
轻柔的丝竹之声伴随着缓慢的檀板节奏,犹如看到优美的舞蹈。
龙舟在岸边悠闲地停泊,正好可以趁着鲜花盛开之际尽情欣赏。
频繁地向皇帝敬酒,歌声刚刚响起,正是最美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曾觌:南宋时文学家、音乐家、外交家,有《海野词》传世。
2. 摇扬:形容风吹起花瓣飞舞的样子。
3. 杏花风:指春天吹拂杏花的春风。
4. 迟日:春日迟迟,指春天白昼渐长。
5. 淡阴:指春天的阴凉天气。
6. 双阙:古代皇宫门前的两座高台,此处指代皇城。
7. 丝管:指弦乐和管乐,即古代的管弦乐队。
8. 檀板:乐器名,一种用檀香木制成的拍板,用于敲击节奏。
9. 舞腰回雪:形容舞女的身姿优美,像雪花飘舞一样轻盈。
10. 龙舟:端午节举行龙舟赛用的船。
11. 闲舣:停泊,停靠。
12. 画桥:装饰得如画的桥梁。
13. 好花:美好的花朵,此处指代杏花等花卉。
14. 折:摘取,这里是欣赏花朵的意思。
15. 频劝:频繁地劝说或建议。
16. 御杯:皇帝使用的酒杯,这里泛指美酒。
17. 宜满:应该斟满。
18. 清歌初阕:刚刚唱完一首清新的歌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宋词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皇家的气派。词的开篇“摇扬杏花风”便已透露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人以柔美的“杏花风”来形容春风拂面,同时也暗含了杏花开放的情景。而“迟日淡阴双阙”则描绘出皇宫双阙在春日阳光和淡阴天色下的壮丽景象。
“丝管缓随檀板”是描写宫廷音乐的场景,轻快的音乐伴随着舞蹈的节奏,画面感十足。尤其突出的是“看舞腰回雪”一句,将舞者婀娜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的艺术造诣之深,以及他对宫廷生活的熟悉程度。
后半部分则是描述皇家园林中的热闹场景,龙舟游弋在画桥旁,人们趁着大好春光欣赏鲜花,尽情欢娱。其中“频劝御杯宜满”体现出皇家宴饮的气派,而“正清歌初阕”则以悠扬的歌声为整个画面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巧妙地融合了春景、宫阙、音乐、舞蹈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皇家园林图,反映了宋时皇室的生活情境和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好事近》是南宋诗人曾觌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1年前后,正值金宋对峙时期。曾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因时局动荡,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颇为波折,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与南宋之间的战争不断,双方都试图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南宋政权在这种背景下显得颇为弱势,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寻求国家振兴的道路。曾觌作为一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曾觌的个人生活也颇不平静。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并未受到重视。他曾多次尝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都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对个人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这种感慨在《好事近》一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