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
凭栏一目尽天涯。
雪月交辉清夜。
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
烂银宫阙对仙家。
一段风光如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灿烂的莲花灯高低错落,梅花树影交错掩映。站在栏杆旁放眼望去,视线所及处是天涯海角。月光与雪景在夜色中交相辉映。不要吝啬温柔的手指劝酒,让这醉酒后的红霞布满双颊。如同神仙居住的豪华宫殿,这是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西江月:词牌名,该词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好景致。
2. 曾觌:南宋著名词人,曾为皇室宫廷乐师。
3. 焕烂:光辉灿烂,这里指华灯初上的美景。
4. 莲灯:莲花形的油灯。
5. 高下:指灯光高低错落有致。
6. 参差:形容梅花树影交错的形态。
7. 梅影:梅花的影子。
8. 横斜:形容梅树的枝杈曲折。
9. 凭栏:靠着栏杆,即站在阳台上欣赏景色。
10. 一目:一眼望去,形容视野开阔。
11. 天涯:天地尽头,喻指遥远的地方。
12. 雪月交辉:下雪的月亮共同照耀大地,构成美丽的夜景。
13. 清夜:安静的夜晚。
14. 莫惜:不要吝啬,意指尽情享受。
15. 柔荑:柔软的手指,这里代指美女。
16. 劝酒:劝人喝酒。
17. 从教:任凭,听任。
18. 醉脸红霞:喝醉酒后的脸颊泛起红晕,如晚霞一般。
19. 烂银:形容光泽闪耀的银色物体,这里指华丽的宫殿。
20. 宫阙:宫殿、楼阁等建筑群。
21. 对仙家:与神仙所住的仙境相对。
22. 一段:一片、一处。
23. 风光如画:风景美丽得如同画卷一般。
去完善
赏析
《西江月·焕烂莲灯高下》是南宋词人曾觌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元宵夜的美景,上片主要描写夜景的壮丽与独特,下片则写人们在此美景中的欢快情绪。
上片首句“焕烂莲灯高下”,用繁多的花灯来形容夜晚的热闹景象,而“参差梅影横斜”则描绘了梅花倒映在灯火中形成的斑驳光影。接着的“凭栏一目尽天涯”则写出了在元宵之夜登上高楼远望的情景。最后的“雪月交辉清夜”更进一步点明了此时的景色:月光、灯光、雪色交织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片开始,“莫惜柔荑劝酒”中的“柔荑”是指女子的手,这里用来代指女子,意思是不要怜惜自己的手去斟酒,尽情畅饮吧。接下来的“从教醉脸红霞”则是形容饮酒后的状态,宛如晚霞一般泛起红晕。最后两句“烂银宫阙对仙家。一段风光如画。”则是以仙境般的场景收尾,与开头相呼应,营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氛围。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节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欣赏这种美丽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词人所传达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南宋词人曾觌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5年前后,即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暂时实现了南北对峙的和平局面。然而,这种和平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使南宋朝廷陷入了内政危机。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曾觌作为南宋官员,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曾历任武臣、尚书省郎官、知州等要职,后因政见不合而遭贬谪。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和期待。
《西江月》一词正是曾觌在这种复杂心境下的创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曾觌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词人的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