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录席上用赵监丞韵 其二
杯觞尽醉老仍饕,似觉胡床步步高。
深院清香非柏子,公家重酝胜松醪。
不须捧斚歌吴曲,看即挥毫继楚骚。
未尽余春早归去,谈经当复慰青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杯子中的美酒喝得一滴不剩,老饕们依然兴致不减,似乎觉得椅子也变得更高了。
庭院深处飘来的香气并非来自柏树,而是源自公家的陈酿,它胜过松脂酒。
无须手捧酒杯唱起吴地的曲子,只要看看就能挥毫写出楚国般的诗歌。
趁着春天的尾声尚未结束,我们早早离去,用谈论经文来安慰彼此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沈国录:古代官职名。
2. 席上:宴会场合。
3. 用赵监丞韵:指这首诗是模仿赵监丞的诗作韵律而作。
4. 其二:这是该系列诗的第二首。
5. 杯觞:酒杯。
6. 老仍饕:年老的我仍然贪婪美酒。这里形容作者对酒的热爱。
7. 胡床: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椅子。
8. 步步高:形容酒宴的气氛逐渐高涨。
9. 深院清香非柏子:院子的深处散发着不是柏树的清香。这里暗示院子里的景色并非仅仅局限于柏树。
10. 公家重酝胜松醪:公共地方酿制的酒比松醪还好。这里称赞公家的酒品质上乘。
11. 不须捧斚歌吴曲:不需要捧着酒杯唱吴地的小曲。这里表示不需要用歌舞助兴。
12. 看即挥毫继楚骚:立刻挥毫写诗歌,与屈原的《离骚》相媲美。这里表示自己要创作优美的诗篇。
13. 未尽余春早归去:在春天的尾声之前早点离去。这里表示希望自己能尽早离开宴席。
14. 谈经当复慰青袍:谈论经典应当再次安慰穿青袍的人。这里表示谈论经典可以帮助那些追求学问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与氛围。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这次宴会的盛况。在诗中,“杯觞尽醉”表现了众人开怀畅饮的愉悦,“老仍饕”则强调了自己饮酒作乐的心情。而“胡床步步高”则是暗示酒席气氛热烈,令人心情愉悦。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宴会上不同事物的美妙之处。“深院清香非柏子”描述了宴会地点的独特香味,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公家重酝胜松醪”则是对宴会饮品的高度赞誉,显示出宴会的品味非凡。
随后,诗人进一步渲染宴会气氛,通过歌舞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将这次宴会推向高潮。“不须捧斚歌吴曲”体现了宴会上美妙的音乐表演,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而“看即挥毫继楚骚”则暗示了宴会上书法家们的精彩表现,使人们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未尽余春早归去”意味着春天即将离去,应该珍惜这段时间。而“谈经当复慰青袍”则传达出与朋友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能够互相交流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安慰和快乐。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场丰富的宴会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时光的珍视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国录席上用赵监丞韵 其二》是宋代诗人仲并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南宋时期(公元960年-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那个时候,由于宋朝的皇帝对文人墨客非常敬重,所以诗人们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使得他们有机会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并在作品中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仲并作为一名卓越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起落落。
与此同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还可以看到,尽管宋徽宗一朝的政治状况较为混乱,但当时的文化艺术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有以苏氏三父子的散文为典范的文学变革,也有米芾、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艺术创新。此外,还有李纲、辛弃疾等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宣传。这种社会风气和氛围也为仲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仲并在这个时代的所见所闻所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关切。这些都让我们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们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