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玉涧
山中之乐属高人,风月无边取次吟。
但使胸中饱丘壑,莫将片点著埃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的快乐属于高人,他们尽情地欣赏无边的风月。只要内心充满山水美景,就不必让世俗沾染一丝一毫。
去完善
释义
寄:寄赠给某人。此处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诗作。
玉涧: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寄之人的别号或居所名。
山中之乐:在山中的乐趣。形容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愉快。
高人:指道德学问高出一般人的人。此处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友人,也可能在赞美自己的隐逸生活。
风月无边:风和月都没有尽头,形容景色美好。
取次:任意,随意。这里表示诗人在享受这美好的风景时,可以自由地吟咏诗歌。
但使:只要使得。
胸中饱丘壑:意思是心中有丰富的知识和见识。丘壑比喻深沉的学问和修养。
莫将:不要将。
片点:一点,微小的意思。
著埃尘:沾染到尘埃。这里表示要保持高尚的品质,不要被世俗所玷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玉涧》,是诗人王侃写给他的朋友玉涧的。全诗描绘了山中隐逸生活的乐趣,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山中之乐属高人”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山中隐居的高人雅士所享受的乐趣。接下来,诗人用“风月无边取次吟”来形容这种乐趣,表达出山林间的美景、清风和明月是无尽的,为隐者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使他们可以随时吟咏抒发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则是对友人的劝诫和鼓励。“但使胸中饱丘壑”意思是只要内心充满了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质,就可以不必被世俗的琐事困扰。而“莫将片点著埃尘”则是告诫友人不要被生活中的微小琐事影响,要保持清高的品质,远离世俗纷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60年左右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发,民生疾苦。作为南宋初期的文人墨客,王偘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多围绕山河破碎、故土难回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寄玉涧》中表达了寄情山水,逃离红尘俗世的向往:“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横处见山头。云间独坐待残月,山外渐闻疏钟幽。”
王偘这一时期的创作深受时局影响,其个人生活也不无坎坷。他一度辗转流离,无法回到家乡。在这首《寄玉涧》中,他以玉涧为寄托,巧妙地运用涧水的流动、山头的显现、残月的等待和疏钟的回荡等景象,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环境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动荡,王偘虽未能完全置身事外,但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学追求。这首《寄玉涧》流露出他的文人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反映出他向往隐居山林、远离纷扰的心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