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凤仙花

标题包含
凤仙花
紫凤生儿未解啼,三三五五并头栖。 爱花未识花枝在,随干随根著处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紫色的凤凰鸟生下的小凤凰还没有学会啼鸣,三三两两地并头栖息在一起。它们虽然喜爱花朵却并不认识花枝在哪里,只是随着树干和根部的地方分散地停留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凤:这里指凤仙花,一种花朵紫色的小花。 2. 儿:这里指凤仙花的幼芽。 3. 三三、五五:都是形容数量众多,指凤仙花的幼芽数量多。 4. 著处迷:指对所生长的环境和位置感到迷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凤仙花》诗,项安世通过描绘紫凤花生长和繁殖的特点,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自然美的赞美。首句“紫凤生儿未解啼”,描述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以“生儿未解啼”来形容花的稚嫩可爱。接下来的“三三五五并头栖”则是描述花开后的场景,密集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旺盛和自然的神奇力量。 接着的“爱花未识花枝在,随干随根著处迷。”则是对凤仙花生长方式的描绘。这里强调了凤仙花无论是附着树干还是扎根土壤都能生长的特性,以及花朵繁茂,让人们陶醉其中的景象。这首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凤仙花的形态和特点,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敬畏与赞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仙花》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朝对峙,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项安世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百姓生活的关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项安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历任官职,尽职尽责。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恤百姓疾苦,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的善举并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南宋朝廷的腐败,使得许多像他一样的正直官员受到排挤和打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项安世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篇,《凤仙花》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凤仙花的美丽与短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