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者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既非常,如器中锽。
道既非常,如日之光。
如器中锽,声出于内。
如日之光,光照无方。
夫如是乃可称有道之者,非独善一身,而达之万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路可知,并非恒常不变的道路。
名称可以称呼,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名称既然不是永恒的,就像器皿中的钟磬之声。
道路既然不是恒常的,就像阳光普照。
如同器皿中的钟磬之声,声音从内部发出。
如同阳光普照,光芒照耀四面八方。
像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懂道理的人,不仅自己能做好,还能教化万民。
去完善
释义
1. "道可道":指道理或规则可以表达,但它并非恒常不变的。
2. "非常道":指变化的、具体的、实际的道理或规则。
3. "名可名":指名称或概念可以被定义,但它们并非永恒不变的。
4. "非常名":指变化的、具体的人或事物名称。
5. "如器中锽":形容事物从内在生发出来的特征。
6. "如日之光":形容事物像太阳一样普照四方,具有普遍性和影响力。
7. "声出于内":表示声音是从内部发出的,意指事物的本质特征。
8. "光照无方":表示光线能够照射到四面八方,意指事物的普遍影响。
9. "夫如是":指这样的状态。
10. "有道之者":指领悟并实践道理的人。
11. "非独善一身":不仅是个人的修身养性。
12. "而达之万邦":还惠及广大民众和社会。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道”与“名”的阐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诗中以道为引导,探讨了道的普遍性和独特性。首句“道可道,非常道。”言明世间万物皆可道出,但又不是恒常不变的道。随后引出“名可名,非常名。”进一步阐述名称可以命名事物,却并不是事物的永恒属性。这两句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突显出作者对于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
接下来的四句则分别以“名既非常,如器中锽。”和“道既非常,如日之光。”来进行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的奇妙无穷和名的相对性。“如器中锽,声出于内。”意味着无论物体如何变化,其声音始终源自内部;同样“如日之光,光照无方。”表明阳光普照,无所不到。这种比喻寓意着“道”的无处不在,强调了其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两句“夫如是乃可称有道之者,非独善一身,而达之万邦。”传达了领悟到“道”的人不仅可以修养自身,还能推己及人,将智慧传递四方。至此,整首诗通过言简意赅的诗句展现了一位得道之士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和广阔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道可道者》,是释祖钦的一首著名诗篇。释祖钦是中国宋朝的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诗词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9年左右,也就是宋朝的南宋时期。
在释祖钦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们都热衷于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释祖钦作为一位僧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道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既体现了佛教的禅意,又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展现了那个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
在这首诗中,释祖钦以“道可道者”为主题,表达了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他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而这个道是可以被认知和理解的。然而,这个道又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因为一旦用言语表达出来,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味。这种对于道的理解,既体现了释祖钦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