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晚我渡江要去哪里住宿呢?在远处似乎看到了秦淮河畔。
月光下,谁吹起了笛子,奏响了哀伤的音乐。
那些多情的王谢家族的女子们,纷纷跟随我过江而来。
云雨之情还未实现,却又分开了,想想这好事的难谐。
我们互相依靠着,用急桨划水,彼此催促。
想你离开后,应该也会像我这样,心怀感慨。

去完善
释义
1. 秦淮:指秦淮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条著名的历史文化河流,两岸有许多古迹和名胜景点。
2. 王谢女:指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千金小姐。
3. 云雨:原指男女欢爱之事,这里指江上风雨。
4. 凭陵急桨:指船在江上快速行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词。诗中以月明之夜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状。
首句“昨夜渡江何处宿”,诗人以夜渡长江为引子,引发了人们对江南水乡的遐想。“望中疑是秦淮”,诗人通过远望,将目光投向了江南水乡,仿佛看到了秦淮河的美景。这里的“秦淮”是指南京的秦淮河,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第二句“月明谁起笛中哀”,诗人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月光下的笛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是在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故事。这里的“笛中哀”是指笛子发出的哀婉的旋律,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诗人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多情女子。她们如同王谢家族的千金,美丽而多情,纷纷过江而来,给江南水乡增添了更多的风情。这里的“王谢女”是指江南水乡的美丽女子,她们的出现,让诗人的画面更加生动。
第四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诗人以云雨之喻,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美好与短暂。虽然云雨未成,但好事却难谐,这既是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云雨”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好事”则是指美好的事情。
结尾句“凭陵急桨两相催”,诗人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繁忙景象。人们在江边划船,急桨相催,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活力与生机。这里的“凭陵”是指在江面上航行,而“急桨”则是指划船的速度。
整首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状。诗人通过对江南水乡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9年,正值北宋神宗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受到排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苏轼的生活困苦,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他游历山水,结交文友,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首《临江仙》便是他在黄州时期创作的。
词中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江水比喻人生,以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寄托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