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宫有感
种种不如意,悠悠无复听。
漫寻村路好,似得片时醒。
水隐城坳白,山来树杪青。
晚田收袯襫,残日度笭箵。
兴入山阴道,诗如历下亭。
荒原子胥庙,千载想仪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切都不如意,时间悠悠逝去不再来。
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似乎能暂时清醒一下头脑。
水隐藏在城市的角落显得宁静而洁白,山在树木的末梢显露出一片绿意。
夜晚的田野里人们忙着收起衣服,太阳即将落山,人们将要度过一夜。
诗人的兴致来到了山阴道,诗歌如同游览历下亭一样丰富多彩。
在荒凉的子胥庙前,想象着那千年的仪式和外形。
去完善
释义
1. "水隐":形容水边安静的样子。
2. "山来树杪青":这句是说远处的青山从树木的末梢显露出来。
3. "兴入山阴道":以王羲之等魏晋名士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游览的事迹为背景,表示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4. "诗如历下亭":这里用济南历下亭作比喻,表达了诗人在自然风光中寻找创作灵感的愉悦心情。
5. "荒原子胥庙":原指苏州子胥庙(祭祀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荒废的状况,表示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6. "千载想仪刑":想象伍子胥当年的英勇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游历西宫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无奈,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颔联通过描述漫步乡村小路的过程,表现了诗人暂时忘却烦恼的心境。颈联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使人心旷神怡。尾联则进一步拓展思路,通过与古人交流,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西宫有感》是南宋诗人吕本中在靖康之耻后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对国家的忧虑。这首诗作于1127年前后,正值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之际。
在这期间,吕本中目睹了王朝的覆灭和民族的屈辱,心情极度悲愤。作为一个有志之士,他深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试图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忧国之情。他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融入到诗歌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痛气氛。
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在那个时期,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在旦夕,民众疾苦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本中的诗篇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