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东南三千里地,美丽的太湖映照着天空和大地。
湖水倒映的山谷深处,有许多人看似天真无邪、淳朴如稚子。
他们栖息于树枝上,以水捕鱼捉虾。与天地间的鸟兽为伴,身心自在无拘无束。
我曾游历过中国的各个角落,而这样的风致已经难寻踪迹。我不禁感慨古代先贤的教导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系乐府:元代的一种诗体,通常用来记录民间传说、故事等。
2. 三千里:形容地域辽阔。
3. 沅湘:湖南的沅江和湘江。
4. 太湖:此处指洞庭湖一带地区。
5. 就水捕鷠鲈:在湖边捕鱼。
6. 此风:这种风俗。
7. 圣贤教:古代先贤的教诲。

去完善
赏析
《思太古》描绘了东南三千里的太湖之地,那里山水深秀,生活着淳朴的百姓。他们像孩子一样在树上栖息,与水中的鱼儿、飞翔的鸟兽共享快乐,无拘无束。然而,随着诗人周游九州的所见所闻,他发现这种风俗已经消失殆尽。最后,他感叹贤人圣人的教诲未能延续下来,心中充满了惋惜和忧虑。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怀念古代淳朴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丧失传统美德的现象表示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然而,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皇室的奢侈和腐朽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一时期,元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痛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古时代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批判。在诗中,元结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以此来讽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和民众的苦难生活。
此外,元结还通过对远古时代的怀念,呼吁人们反思当今社会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元结本人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同时也揭示了唐代中期社会矛盾的重压和民众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