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丞相荆公挽歌词

标题包含
丞相荆公挽歌词
惯识无心有海鸥,行藏须向古人求。 皋陶一死随神禹,孟子平生学圣丘。 雕篹想陪清庙食,玉杯应从裕陵游。 遥瞻旧馆知难报,绛帐横经二十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科举考试中,陆佃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习惯性地,我心中并没有海鸥,我的行为和隐藏必须向古代人学习。 皋陶死后会追随神禹,孟子的整个生命都在学习圣人孔子的教诲。 我相信自己可以陪同在清静的宗庙里进食,也应该去裕陵游玩并使用精美的玉杯。 远远地看着旧的官署,我知道很难报答恩情,我在红色的帷帐下教授经书已有二十个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海鸥:这里是指王安石的人格精神和生活态度,他像海鸥一样自由无碍。 2. 行藏:是指个人的出处和行动。 3. 皋陶:传说中的古代贤人,这里代指王安石。 4. 神禹:即大禹,中国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他治理洪水,建立夏朝。 5.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6. 圣丘:是指孔子的名号。 7. 雕篹:雕刻装饰,这里用来形容文采斐然的诗歌创作。 8. 清庙:指供奉帝王祖先的宗庙。 9. 玉杯:形容精美的酒杯,这里借指美酒。 10. 裕陵: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的陵墓。 11. 遥瞻旧馆:指回忆往事。 12. 绛帐:红色帐幕,这里借指课堂。 13. 横经:教授经书。
去完善
赏析
《丞相荆公挽歌词》是南宋诗人陆佃为悼念王安石而作的一首悼亡诗。在这首诗中,陆佃通过对王安石生平的回顾,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王安石逝世的惋惜与哀痛。 首联“惯识无心有海鸥,行藏须向古人求”,描述了王安石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才情。诗人以海鸥比喻王安石,暗示其超凡脱俗、自由翱翔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认为王石的行藏值得世人学习,即他的品行和才干应当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颔联“皋陶一死随神禹,孟子平生学圣丘”,是对王安石品德与功业的赞誉。其中,“皋陶一死随神禹”是指王安石身后的地位可与古代贤臣皋陶相提并论,象征着王安石具有崇高的政治品格。而“孟子平生学圣丘”则揭示了王安石在学术领域的崇高地位,赞美他终生致力于研究孔孟之道,弘扬儒家文化。 颈联“雕篹想陪清庙食,玉杯应从裕陵游”,表达了诗人对王安石政治业绩及艺术成就的敬仰。其中,“雕篹”指的是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举措;“清庙”指古代祭祀祖先的宗庙,暗示王安石改革背后的深厚家国情怀。而“玉杯”则形象地描绘了王安石的高洁品质。这一联表达出诗人对王安石在推动国家发展方面的卓著贡献的钦佩之情。 尾联“遥瞻旧馆知难报,绛帐横经二十秋”,抒发了诗人对王安石逝世的悲痛之情。诗人遥望王安石生前讲学的故地,深感自己难以回报王安石的教诲之恩。诗人借“绛帐横经二十秋”表达了对王安石逝世的哀思,以及自己失去了这位良师益友的悲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丞相荆公挽歌词》是宋代诗人陆佃为悼念王安石而作的一首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086年,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陆佃和王安石同为北宋文人,两人交情深厚。王安石的逝世对于陆佃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陆佃将对王安石深深的哀思和对这位卓越政治家的敬仰之情融入其中。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元1086年,正是北宋新旧党争的关键时期。王安石作为新党的重要成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熙宁变法等。然而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引起了许多争议和反对之声。尽管王安石最终退出了政治舞台,但他的影响力仍然深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