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二日寻僧 其二
行徧灵岩与虎丘,洞霄双径也闲游。
钱塘潮送钓台上,投老心情却自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行徧":走遍,走遍各地。
2. "灵岩":山名,位于苏州木渎镇西北,以岩石著称。
3. "虎丘":位于苏州市区西北部的一座著名园林,以纪念吴王阖闾而建。
4. "洞霄双径":位于杭州的风景名胜,是游览胜地。
5. "钱塘潮":钱塘江涨潮的现象,因其壮观而闻名。
6. "投老":谓老年隐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名山古刹、游览名胜的情景。首句写到了“灵岩”和“虎丘”两个地点,点明了诗人的行踪。第二句中“洞霄双径”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第三句以“钱塘潮送钓台”描述自己登上钓鱼台观潮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最后一句“投老心情却自由”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心境,虽年岁已高,但心情依然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纷扰。整首诗既有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五月二十二日寻僧 其二》,是宋代诗人韩淲所创作。韩淲生活在宋朝晚期,生卒年不详,其作品主要反映了乡村生活、山川景色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题材。
在诗题中的“五月二十二日”指的是农历五月的某一天,这个时期正值初夏,江南地区气候宜人,田野风光秀丽,为诗人游山玩水、寻访僧人提供了绝佳的时机。而“其二”则表明这是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说明韩淲在这个季节里曾多次外出寻僧,并留下了多首以此次经历为主题的诗篇。
当时宋室南渡已近百年,国家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的兴趣转向了探索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韩淲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深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这首诗中,韩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思想的欣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之情。这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密切相关,据传他一生并未获得功名,只能在家乡务农为生,这使得他对僧人的超脱心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五月二十二日寻僧 其二》既是韩淲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