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尝试将这句古诗转换为优雅的白话文:
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想询问苍天,何时能再与挚友相会?走过漫长的路程,泪水仍不禁流淌。
在这春天的傍晚,寒风细雨中,我们早早地投宿在半途的芳草小径。偶尔可见零星的桃花,给这寂寥的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让人倍加怜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花子》:词牌名。
2. 刘辰翁:南宋末年的文学家,擅长作词。
3. 相期相就:约定相聚。
4. 章江:江西省赣州市的一条河流。
5. 半程芳草路:比喻旅途中的美好风景。
6. 犹寒欲雨:形容春天的天气仍然寒冷,且即将下雨。
7. 小小桃花三两处:指沿途看到的几处桃花盛开的美景。
8. 得人怜:指美丽的桃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感伤时光匆匆流逝的古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如“章江三十里”和“小小桃花三两处”,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询问天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期待再次相聚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刘辰翁的作品。刘辰翁生活在南宋末年,此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时期。在金国的侵略下,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人民生活困苦,山河破碎。在这种背景下,刘辰翁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深感忧虑。
他创作这首词时,正值南宋灭亡的前夜,金兵攻破临安(今杭州),宋恭帝被俘,南宋朝廷覆灭。刘辰翁目睹了这一惨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他在词中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与此同时,刘辰翁的个人生活也颇不平静。他的父亲刘子羽是一位抗金名将,因忠诚耿直而被排挤,最后郁郁而终。刘辰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政议政,但受到权臣的打压,屡遭贬谪。这种人生的起伏波折,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这首词是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忧虑。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辰翁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对民族未来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