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
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
雄心吞宇宙,侠骨耐风霜。
豺虎须擒攫,狐狸敢颉颃。
大梁二壮士,千古姓名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剑放声大笑,离家闯荡天下。
壮志胸怀宇宙,英勇气盖风霜。
恶兽任我擒拿,狡诈之敌无惧。
英勇壮士二人,名垂千古传颂。
去完善
释义
1. “仗剑一长笑”:此句中的“仗剑”指的是手执利剑,表现出豪气;“长笑”则表达出侠客的豪放与大气。
2. “出门游四方”:此句中的“出门游四方”是指走出家门,周游各地,体现出侠客的行侠仗义精神。
3. “雄心吞宇宙”:此句中的“雄心”是立志要成就一番伟业的心情;“吞宇宙”则是把整个宇宙纳入胸怀,有兼济天下之意。
4. “侠骨耐风霜”:此句中的“侠骨”是侠客的坚强品质;“耐风霜”则有不畏艰难困苦的意思。
5. “豺虎须擒攫,狐狸敢颉颃”:这两句的意思是面对凶恶的豺狼虎豹,侠客毫不畏惧地将其擒拿;而狡猾的狐狸等小贼也胆敢挑战侠客,显示出侠客的勇猛和智慧。
6. “大梁二壮士,千古姓名香”:这两句是诗人对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两位著名侠士——朱亥、侯嬴的赞美,他们的英勇事迹使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去完善
赏析
《侠客》是南宋诗人胡仲弓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无畏、豪情万丈的侠客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侠客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描述了侠客手持利剑,仰天长笑,决心出门闯荡江湖的场景。这里的长笑,既有侠客对自己的自信,也有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挑战。
颔联“雄心吞宇宙,侠骨耐风霜”,则进一步揭示了侠客的精神面貌。他有着吞吐天地、壮志凌云的雄心,同时也有着坚韧不屈、勇敢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侠骨。这两句诗,将侠客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
颈联“豺虎须擒攫,狐狸敢颉颃”,则表现了侠客的武艺高强和智勇双全。无论是凶恶的豺虎,还是狡猾的狐狸,都无法逃脱侠客的手掌心。这里的擒攫和颉颃,都是指捉拿和制服的意思,表达了侠客在武艺上的高超技艺。
尾联“大梁二壮士,千古姓名香”,则是作者对侠客精神的历史传承和赞誉。大梁(即开封)是北宋的都城,当时有很多英勇的侠客。作者以大梁的二位壮士为例,表达了侠客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价值。
整首诗以豪放的风格、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侠客的英勇形象和崇高精神,令人叹服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侠客》是南宋诗人胡仲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无畏、为民除害的侠客形象。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有一位英勇的侠客来拯救他们。胡仲弓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南宋晚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胡仲弓生活在这个时期,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心声。他在《侠客》中赞美侠客的英勇行为,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呼唤。
在南宋晚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人们开始崇尚勇武和豪侠。这种风气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金陵凤凰台》等。胡仲弓的《侠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