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霁后贻马十二巽

标题包含
霁后贻马十二巽
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况我夜初静,当轩鸣绿琴。 云开北堂月,庭满南山阴。不见长裾者,空歌游子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约760年),字储光羲,号瀛洲野客,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誉为“王孟韦柳”之一。 储光羲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风雨已经散去,清新的空气充盈在花园里。夜幕刚刚降临,我在此静静地听着亭子前的绿色古琴发出的美妙音乐。 北边的月亮升起,南边的庭院被阴影覆盖。却没有见到那些身着华丽衣裳的人,只能听到游子们孤独地歌唱。
去完善
释义
储光羲的《霁后贻马十二巽》描绘了风雨后的宁静与清新。这首诗歌并无过多的古义难词,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欣赏风景时的感悟。以下是逐句的注释: 1. 霁后:指雨后转晴的天气。 2. 贻:给予。 3. 马十二巽:人名,此处是储光羲的朋友。 4. 高天风雨散:形容风雨过后天空放晴的景象。 5. 清气在园林:清新的空气充盈在庭院中。 6. 况我夜初静:指夜幕降临,四周安静下来。 7. 当轩鸣绿琴:在敞开的窗户旁弹奏绿色的琴弦。 8. 北堂月:指北方的月光。 9. 南山阴:指南山的背阴处,这里用来描述夜晚的景象。 10. 长裾者:指的是穿着长袍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1. 空歌游子吟:独自唱起游子的歌声。 这首诗整体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希望这些注释对你有所帮助。
去完善
赏析
储光羲的《霁后贻马十二巽》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美景。诗中,“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两句描述了天空放晴后的清新之气,以及园林间的美丽景色。紧接着,“况我夜初静,当轩鸣绿琴”传达出诗人夜晚宁静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接下来的诗句,“云开北堂月,庭满南山阴”则表达了诗人看到月亮升起、庭院中充满南山的阴影时的愉悦心情。最后两句,“不见长裾者,空歌游子吟”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雨后天晴的景象为背景,展现出了诗人宁静、喜悦、思念的心情。同时,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霁后贻马十二巽》是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45年左右,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皇家的提倡,文人墨客的地位逐渐上升,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储光羲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文学的热爱,他依然坚持创作,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据史书记载,储光羲性格豪放,交友广泛,经常与友人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文化氛围浓厚。尤其是在京城长安,各种文化活动频繁举行,文人墨客汇聚一堂,相互交流切磋。在这样的环境下,储光羲的诗歌创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