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偶饮成醉兀兀坐睡觉而残月在窗矣
酒熟还成饮,花香忽过墙。
近灯人影大,斜月树身长。
阴洞龙藏雨,春苗麝养香。
闲吟谁与语,醉倚一胡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待酒熟了又能畅饮一番,花开的香气突然飘过了围墙。在灯光下的人影显得更大了,倾斜的月亮映照在树干上显得更长。阴暗的山洞是龙的藏身之处,春雨滋润后的植物散发了麝香的香气。闲暇时吟诗,谁能与我一起畅谈呢?喝醉了,就随意倚靠在一张胡床上休息。
去完善
释义
1. 舒岳祥:字舜侯,又字景薛,浙江宁波奉化人,南宋诗人,生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卒于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2.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昼夜平分,阳光直射地球赤道。
3. 兀兀:专心致志的样子。
4. 人影大:靠近灯光时,人的影子会显得更大。
5. 斜月树身长:月光照在树上,形成长长的树影。
6. 阴洞龙藏雨:指春天多雨的天气。
7. 春苗麝养香:麝香是从麝香鹿的香腺中提取的一种香料,这里的意思是春天的植物生长,香气扑鼻。
8. 醉倚一胡床: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这里指诗人喝醉后靠在椅子上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分时节喝醉了酒的情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首联“酒熟还成饮,花香忽过墙”,描述了诗人品尝美酒、欣赏花香的惬意时光。虽然诗句简单,却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愉悦心情。
颔联“近灯人影大,斜月树身长”,展现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坐在灯光下,看着窗外斜月的景象。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沉思状态。
颈联“阴洞龙藏雨,春苗麝养香”,诗人通过“阴洞”和“龙藏雨”的想象,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通过“春苗麝养香”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尾联“闲吟谁与语,醉倚一胡床”,表达了诗人醉酒后的孤独感。尽管无人陪伴,诗人依然陶醉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分偶饮成醉兀兀坐睡觉而残月在窗矣》是南宋诗人舒岳祥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舒岳祥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金兵入侵中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晚年隐居在雁荡山中,以著书立说为生。在这段时期,舒岳祥的人生际遇颇显坎坷,他虽有才学,却因时局所限未能施展抱负。
这一时期的宋朝,政治上腐朽衰败,外患内忧交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们却仍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舒岳祥正是这样一位矢志不移的文人墨客,他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这首《春分偶饮成醉兀兀坐睡觉而残月在窗矣》中,舒岳祥通过对春分时节景色的描绘,以及自己饮酒后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豁达乐观心态。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一份闲适与宁静,这种情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