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
碧光新近跨长桥,免使游人隔岸招。
想像蓬瀛今仿佛,丁宁风雨莫漂摇。
少浮蛟蜃平生气,才露虹霓一半腰。
明月满天天似水,直疑霄汉路非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这座长桥犹如一道新的风景线,让游客们可以顺畅地相互招呼而不用隔着河流。想象那仙境般的景致似乎就在眼前,令人感叹造化神奇;同时我还衷心期望它能在风雨中保持稳固,不要受到任何损害。长桥上的虹霓装饰犹如那些漂浮在水中的蛟龙、蜃景,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这长桥也展现出如同彩虹一般的美丽景象。月光洒在长桥上,周围的环境就像水面一样宁静美丽,让我觉得前往天上的道路并不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新桥:指刚建成的桥。
2. 碧光:指绿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3. 长桥:指新桥。
4. 免使:避免让。
5. 游人:过路人。
6. 隔岸招:指河两岸的人互相招手呼喊。
7. 蓬瀛:蓬莱山和瀛洲山的合称,传说中仙人的住处。这里形容新桥附近的美景如同仙境。
8. 丁宁:叮嘱。
9. 风雨:指自然界的恶劣天气。
10. 漂摇:指物体在水中晃动。
11. 少浮蛟蜃:形容新桥犹如蛟龙和蜃楼般气势恢宏。
12. 虹霓:彩虹。
13. 一半腰:形容彩虹只露出一半。
14. 明月:明亮的月亮。
15. 天似水:形容天空清澈如镜。
16. 直疑:简直怀疑。
17. 霄汉:云霄与天河,指天空。
18. 路非遥:形容离天不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新桥”为主题,描绘了桥梁横跨两岸的美景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首句“碧光新近跨长桥”表现了新桥的宏伟壮观;第二句“免使游人隔岸招”则体现出新桥给游客带来的便捷;三四句“想像蓬瀛今仿佛,丁宁风雨莫漂摇”表达出诗人对新桥稳固性的担忧以及期盼风雨不会使其动摇的心情;第五六句“少浮蛟蜃平生气,才露虹霓一半腰”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新桥的壮丽;末两句“明月满天天似水,直疑霄汉路非遥”则是诗人的感慨,明月、青天、霄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辽阔浩渺的空间感,暗示道路不再遥远,表达了诗人对通过新桥到达理想彼岸的信心。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情致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桥》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陆佃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创作的。
此时的陆佃已历经宦海浮沉,他在宋神宗时期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翰林学士等要职,但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外调。这段时间对他来说颇为艰辛,但他始终保持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熙宁八年,陆佃被任命为兖州知州,当他途经京东西路时,发现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桥道破旧,这让他深感痛心。有感于此,他写下了这首《新桥》,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宋朝社会的一些时代背景。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虽然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善国家财政和人民生活,但由于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使得部分地区的民众未能从中受益。此外,宋朝在北方面临着辽金等国的威胁,国内又有农民起义等问题,这些都对陆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和国家治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