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六
平生仕宦不求奇,谁怕他人夺我池。
地胜更无尘可到,天阴惟有病先知。
从教宝塔来当面,消得云楼为折枝。
看取鶠堂何似好,夜深歌管月明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生中做官从不追求奇特之事,谁能害怕别人夺走我的成就呢。
选择美好的地方居住,根本不需要担心有尘土到来,阴天的时候只有我才能提前知道。
听任宝塔立在我的面前,享受在云端的楼阁中度过的每一天。
看看这些美好的环境,晚上歌声和管弦声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如此动听。
去完善
释义
1. "平生仕宦不求奇":指诗人一生在仕途上并未追求奇特的事功,以求安稳平和的生活态度。
2. "谁怕他人夺我池":表达诗人对官场上的争权夺利不屑一顾的态度,坚守自己的原则。
3. "地胜更无尘可到":赞颂凤凰池美景,以地势之胜,没有尘埃玷污,纯净清新。
4. "天阴惟有病先知":诗人描绘出天气阴沉时的情景,令人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5. "从教宝塔来当面":描述凤凰池周围的景观,意为即使塔影倒映在水面,也未能破坏美景。
6. "消得云楼为折枝":表达了诗人对楼阁建筑的美学见解,意味着只有轻巧的云楼才能与大自然相映衬。
7. "看取鶠堂何似好":诗人提出疑问,观察鶠堂的美景,品味其中的韵味。
8. "夜深歌管月明时":诗人将凤凰池的美景融入到夜色中,使得歌声悠扬,月光皎洁,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陆佃通过对“凤凰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首先,诗人用“平生仕宦不求奇”表达了他在官场上不求奇特功业的心态,接着用“谁怕他人夺我池”表现了自己不畏人言、坚守本心的决心。在描绘“凤凰池”时,诗人通过“地胜更无尘可到”展现出此地环境的优美与清静,以及“天阴惟有病先知”揭示了自身虽然身处庙堂,却仍能洞察世事的敏锐感知。
接着,诗人通过“从教宝塔来当面,消得云楼为折枝”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和对权贵的超然态度。其中,“从教宝塔来当面”象征着面对权势诱惑时所持的坚定立场,而“消得云楼为折枝”则传达了诗人在高位之上仍然能保持谦逊的姿态。最后,诗人以“看取鶠堂何似好,夜深歌管月明时”描绘了凤凰池的美好景象,并借此表达出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的态度,也传达了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这首诗可以作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要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陆佃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担任尚书省右司郎中等职务,积极推动改革。然而,变法过程中,朝中官员对新法的看法存在分歧,导致不少士人持反对意见。在这个背景下,陆佃写下了一系列诗作,其中便包括这首《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六》。
作为尚书省右司郎中的陆佃,虽身处高位,却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看到了变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新法的关切。这首《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六》便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诗中提到“紫泥飞诏下蓬壶”、“当时争看化成龙”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于朝廷决策的关注和对变法的热衷。但同时,他也以“闻道周南政已讹”表达出对新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忧虑。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政治洞见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展示了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的真实面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