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微阴

标题包含
中秋微阴
年年月色是中秋,莫为今宵海上楼。 要得长圆真妄意,放教微暗亦良筹。 步金砖上颜仍好,颓玉山前德尽柔。 生怪嫦娥苦羞涩,都缘瞋不强公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科举考试中,陆佃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年的中秋夜都是赏月的好时机,不用特意登上海边的楼阁。 想要欣赏到长久的圆满之景,不妨在月光稍显暗淡时观赏。 步在金碧辉煌的殿阶之上,容颜依旧美好;堕落在玉砌山前的美女们,品德温柔。 人们责怪嫦娥为何如此害羞,原来是她恼怒不够大方地与大家共赏明月。
去完善
释义
1. "年年月色是中秋":指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 2. "莫为今宵海上楼":莫,不要;海,指海边或海滨;上,登上;楼,楼阁。这句是说不要只为今夜的赏月而特意去海边的高楼上。 3. "要得长圆真妄意":要,要求,希望;得,得到;长圆,指月亮始终圆满;真妄,真实与虚幻。这句是说要使月亮始终圆满的愿望不过是虚幻的念头。 4. "放教微暗亦良筹":放教,任其自然;微暗,指月光稍暗;良筹,好主意。这句是说即使月光稍微暗淡些,也不妨碍欣赏美景的好心情。 5. "步金砖上颜仍好":步金砖,形容华丽的地面;颜,面容;仍,依然。这句是说行走在金色的地面上,容颜依然美丽。 6. "颓玉山前德尽柔":颓玉山,指玉石堆积的山丘;德,品质;尽,全部;柔,柔和。这句是说在颓玉山前的氛围中,一切品质都变得柔和。 7. "生怪嫦娥苦羞涩":生怪,感到奇怪;嫦娥,神话传说中居住在月宫的仙女;苦,极度;羞涩,害羞。这句是奇怪嫦娥为何如此害羞。 8. "都缘瞋不强公游":都,全;缘,因为;瞋,不满;不,不愿意;强,强迫;公游,共同游玩。这句是因为她不愿意强迫别人一起游玩。
去完善
赏析
《中秋微阴》是一首描绘中秋节夜晚美景的诗篇。诗中的赏月场景并非是明亮如昼的皎月当空,而是带着一种朦胧美感的微阴之夜。诗人以中秋月色的变化为背景,表现出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人用“年年月色是中秋,莫为今宵海上楼”开篇,表达了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和人们对于中秋明月期待的心情。虽然今年的月色有些暗淡,但并不影响人们赏月的心情。在这里,诗人提醒我们要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完美。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要得长圆真妄意,放教微暗亦良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不能看到圆满的明月,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欣赏那种若隐若现的美感。这种心态与儒家提倡的“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步金砖上颜仍好,颓玉山前德尽柔”两句,诗人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月色下宁静的风景:月光洒在金砖上,依然闪耀着光芒;颓败的玉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柔美。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洞察力,以及他善于发现美的艺术才能。 最后,诗人以“生怪嫦娥苦羞涩,都缘瞋不强公游。”结束全诗,用嫦娥作为比喻,表达了对中秋月色不圆满的遗憾之情。然而,这种遗憾并非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微阴》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作者陆佃是北宋著名文人,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已经相当成熟,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步入仕途,陆佃也不例外。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成绩斐然,先后担任过知县、知府等地方官职。然而,由于官场黑暗,他并未得到重用,心中颇感失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陆佃在担任地方官职期间。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官场腐败严重,科举考试成为权贵谋取利益的工具。陆佃虽然才华横溢,但因无法适应官场的潜规则,始终未能得到升迁。在这种背景下,他在中秋节这一天,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情沉重地写下了这首《中秋微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