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 其四

标题包含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 其四
看尽斜阳夕未还,夜天如水断云闲。 玉楼咫尺无人去,月上珠帘第几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科举考试中,陆佃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欣赏完夕阳晚霞的美景仍未返回,夜晚的天空如平静的水面,云朵悠闲地飘荡在天空中。近在咫尺的华丽楼阁却无人前往,月色洒在珠帘上,照亮了其中几层楼阁。
去完善
释义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陆佃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中一些需要注释的字词: 1. "景德寺":景德寺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寺庙,位于今江苏苏州。 2. "看尽斜阳":斜阳指傍晚时分西下的太阳。这里表示作者在傍晚时分看着夕阳渐渐落下。 3. "夜天如水":夜天指夜空,如水表示像水一样清澈平静。这里形容夜晚的星空如同水一样清澈宁静。 4. "断云闲":断云指天空中分散的云朵。闲表示悠闲,无拘无束。这里描绘了天空中云朵自由飘荡的景象。 5. "玉楼":玉楼是指华丽的楼阁,这里用来形容寺庙的高楼。 6. "咫尺":咫尺表示距离很近,这里形容玉楼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很近。 7. "无人去":无人去是指没有人离去,这里描述了夜深人静时,玉楼周围没有人在活动。 8. "月上珠帘":月上表示月亮升起,珠帘是指用珠子串成的窗帘。这里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景象,月光透过珠帘折射出美丽的光线。 9. "第几间":第几间是指第几扇窗户或房间。这里询问的是月光明亮的那扇窗户或房间的位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看尽了夕阳的余晖,夜色如水的画面。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没有被这宁静的景色所吸引,而是转向了远处的一座高楼,想象着那里的人们在夜幕降临之际,月亮升起之时,正打开珠帘,迎接夜晚的到来。 "看尽斜阳夕未还"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夕阳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夜天如水断云闲"则通过夜空的平静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而接下来的"玉楼咫尺无人去"和"月上珠帘第几间"两句,则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玉楼的寂寞与失落。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揭示出了人世的沧桑与无常,同时也展示出他自己的孤独与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陆佃在公元1169年所作。当时陆佃正在景德寺参加科举考试。 陆佃(1042-1102),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身贫寒,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乡里。北宋末年,他曾担任参知政事,后因与权臣蔡京不和,被贬谪至江西。陆游去世后,他回到了故乡浙江临安,度过了晚年时光。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初期,由于金兵南侵,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而陆佃此时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科举考试。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