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塞下曲六首 其一
孤城莽莽秋天外,竟日无云空自哀。 忽怪一时天尽黑,合群胡雁向西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座孤独的城市之外,秋天的景象辽阔无边,整日里天空万里无云,只有我独自悲伤。忽然间,奇怪的是天空变得漆黑一片,成群的胡雁向西方飞去。
去完善
释义
孤城:指边塞城市。 莽莽:广大无际的样子。 秋天:指秋天时令。 竟日:全天。 无云:没有云彩。 空自哀:白白地感到悲伤。 忽怪:突然奇怪。 一时:同时。 天尽黑:天空完全变黑。 合群:集合在一起。 胡雁:北方的雁子。 向西来:向着西方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苍茫的边塞景象开篇,凸显了边疆的辽阔与寂寥。“孤城莽莽秋天外”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边塞画卷,孤城、秋天、莽莽构成了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气氛。接着,“竟日无云空自哀”写出了天空中整日不见云彩,仿佛在为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而默哀。诗人在这两句中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紧接着,诗人的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忽怪一时天尽黑”描述了突然之间天地一片黑暗的景象。“合群胡雁向西来”则揭示了昏暗的天色是因为大群的大雁结伴向西飞去。这句中的“胡雁”不仅代表了大自然的变化,也寓指边疆的战事可能即将爆发。这种写法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又隐喻了战争的阴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边塞景色和空中大雁的迁徙,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南宋诗人严羽于公元1195年至1245年间的作品。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年,金、元两国对宋发动战争,中原局势动荡不安。 当时,严羽任职于地方官府,亲眼目睹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深感朝廷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