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七十古来稀,吾生已半。
莫把身心自萦绊。
据他缘分,且恁随时消遣。
但知逢酒饮,逢花看。
林泉有约,风光无限。
日上花梢起来晚。
芒鞋竹杖,信步水村山馆。
更寻三两个,清闲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七十年来稀少,我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半辈子。
不要让身心自我束缚。
顺应命运的安排,随便找个时候打发时间。
只知道喝酒和赏花。
山林和清泉有个约定,风光无限美好。
太阳升起的时候花朵盛开,起床晚了。
穿着草鞋、拿着竹杖,随心所欲地在水边的村落和山间的旅店漫步。
再寻找三两个,悠闲的朋友陪伴。
去完善
释义
《感皇恩》:宋时曲牌名,用于诗词的唱和赠答。
赵善扛:宋代文人,字公衡,历任监察御史等职,因其诗才而被后世称颂。
七十古来稀:指人到七十岁较为罕见,此处以“七十”代指年事已高。
古来稀:自古以来就很少见到。
莫把身心自萦绊:不要让自己身心受到束缚。
据他缘分:随顺自然的缘分。
且恁:暂且这样。
随时消遣:顺应时间的流逝,消磨闲暇时光。
逢酒饮:碰到有酒的时候就去喝。
逢花看:碰到有花的地方就去欣赏。
林泉有约:与林泉美景约定相逢。
风光无限:形容风光美丽没有止境。
日上花梢:太阳升到花朵的枝头,表示天亮。
起来晚:起床较晚。
芒鞋竹杖:用稻草编织的鞋子和竹子做的拐杖,是徒步旅行者的常见装备。
信步:随意行走。
水村山馆:指山水间村落和小客店。
更寻三两个:再去寻找三两个。
清闲伴:清闲时光的陪伴者。
去完善
赏析
《感皇恩》是南宋著名词人赵善扛的一首抒情小令。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自己年逾五十的人生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词人以“七十古来稀”开篇,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他以“莫把身心自萦绊”劝诫自己,要学会放下心中的困扰,顺应命运的安排。这种心态在词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体现:“但知逢酒饮,逢花看”,只需尽情享受美酒和美景,不必为琐事烦恼。
接下来,词人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林泉有约,风光无限。日上花梢起来晚。芒鞋竹杖,信步水村山馆。”在这里,他与大自然为伴,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他还希望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这清闲的时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期许,展现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南宋文人对于世事的豁达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皇恩》是南宋著名词人赵善扛的一首抒情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左右,正值金国南下侵扰,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战乱频仍之际。当时赵善扛任静江府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他为国家命运忧心忡忡。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这首词中,赵善扛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通过追忆昔日美好时光,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的不满和无奈之情。词人以一己之身,担起家国重任,揭示了那个时期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