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两水中分,三山半落。
风云气象通廖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条河流在中间分开,三座山峰有一半落下。
风云变幻,景色开阔无边。
年轻人在怀古之际吟咏新诗篇,心怀愁绪并非因春天而伤感。
六个朝代的繁华,一度曾是欢乐盛宴。
任凭风雨吹打消逝无踪。
与你一同带着美酒靠近栏杆,月亮照亮地面,天空如幕布一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两水:指长江。
2. 三山:指南京市东北的三山矶。
3. 廖廓:旷远的样子。
4. 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5. 燕乐:宴饮时奏的乐歌。
6. 与君:邀请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是刘一止的一首词牌名作品。这首词以描绘江河、山川的雄伟景象开篇,展现了两水相分,三山半落的宏大景观。这样的自然画面,既衬托了风云气象的恢弘,也凸显了空间的辽阔无边。而“清愁不是伤春作”一句则表现出作者对古代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接下来,词人通过描绘六代的繁华盛世和短暂的歌舞升平,传达了荣华富贵的短暂无常,以及历史的无情演变。结尾两句则流露出作者与友人共饮的豪情,体现了人生的豁达乐观。全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刘一止在文学上的独特才情和高雅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南宋词人刘一止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中原地区的金朝逐渐崛起,对南方的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一止深感国家危机,同时又对自己的报国无门感到无奈和悲愤。
刘一止一生仕途坎坷,曾三次担任枢密院编修官,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这首词中,他以踏莎行为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踏莎行》中,刘一止写道:“草草踏莎行,蝶舞花无语。”这句词描绘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在金朝的侵略下,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朝廷却无力抵抗,只能苟且偷生。刘一止以踏莎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无能的愤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