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平阳馆赴郡

标题包含
自平阳馆赴郡
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史。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 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愍会衰齿。 恭承共理诏,恒惧坠诸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在平阳府馆醒来,看见月亮沉入江水中。 山雾弥漫,白鹭在沙洲上安静而立。 我因受皇恩而任官职,俯身自省却发现自己愚钝无知。 何时才能实施教化,迎接那年轻的小郡守呢? 这地区民生困苦,耕地都是借火来耕种,路又在远方青翠的山间。 希望用德行抚慰民众,不然的话就会像追逐鹿群的猎人一样迷失。 制裁恶人并非我的本性,但我又怜悯老去的自己。 恭敬地接受共同治理的命令,时刻担忧着会不会跌落到地上的任何角落。
去完善
释义
1. 平阳馆:古代的一处馆驿,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2. 沈江水:指沉入江水的月亮倒影,此处形容月光洒在江面上。 3. 溶溶:指雾气弥漫的样子。 4. 披:分散,这里用来描绘雾气在山间散开的过程。 5. 肃肃:形容白鹭振翅高飞的声音。 6. 符竹:古代官员手中的信符和竹子,这里代指官职。 7. 伏轼:指乘车时俯身在车前横木上,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8. 小郡史:指地方上的低级官员。 9. 火耕俗:指农耕时使用火种点燃农田的习俗。 10. 青冥:指天空的蓝色。 11. 德绥:以德行安抚百姓。 12. 鹿矣:指像麋鹿一样生活在山野之中。 13. 擒奸:捉拿坏人。 14. 多愍:经常悲悯同情。 15. 衰齿:老年。 16. 恭承共理诏:恭敬地接受共同治理天下的使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平阳馆出发赴任郡守的情景。清晨,他看到月亮沉入江水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随着路途的前进,诗人领略了山脉的烟雾缭绕、沙滩上的白鹭飞翔等美景。同时,诗人在自省中感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去教化百姓,并害怕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诗人描述了自己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即将承担的责任的忧虑。在尾联中,他表达了要尽心尽力履行职务的决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工作的热诚和对百姓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平阳馆赴郡》是唐代诗人畅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8年前后,正值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畅当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早年曾任河东节度使府参军事,后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痛。然而,他也看到了民众的坚韧和不屈,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对国家民族的信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战争历时八年,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陷入困境。然而,战争的爆发也促使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畅当的诗歌作品反映了民众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