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地望着窗外,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满眼只见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却突然发现有人从旁边走过。沿着荒芜的小径走,满是松树果实,但再深的藤蔓下已听不见鸟儿的鸣叫。向阳的山坡已被阳光完全覆盖,宽厚的山峰偶尔可以看到有人在那里耕种。我这样笨拙的人实在无法适应社会,贫穷又孤单。希望你送给我美酒,让我享受这份宁静与悠闲,即使一事无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柱隐所:指作者自己的隐居之地,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天柱山。
2. 江州应物:唐朝诗人刘禹锡任江州刺史时,曾拜访过畅当。此处借指江州地区的文人墨客。
3. 怅望:心怀惆怅地远望。
4. 山景:山中的景色。
5. 翻意:反而觉得。
6. 人行:人的行踪。
7. 荒径:荒废的小路。
8. 饶松子:意指路上有许多松树。
9. 深萝:茂密的藤蔓。
10. 阳崖:向阳的山坡。
11. 宽嶂:宽阔的山峰。
12. 通耕:适合耕种的地方。
13. 拙昧:形容人愚笨无知。
14. 容世:适应世俗。
15. 贫寒:家境贫寒。
16. 别有情:另有一种情感。
17. 烦君:麻烦您。
18. 琼玖:古代美玉名,此处泛指珍贵之物。
19. 幽懒:形容隐居生活的懒散状态。
20. 百无成:一事无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山景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人通过描述山景、荒径、松子、深萝等景物,展现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寂寥。同时,诗人也以“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心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是唐代诗人畅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仍然存在。
在这个时期,畅当作为一位文人和官员,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的人生际遇波折,曾担任过官职,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对民生疾苦有深深的同情。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国家逐渐从战乱中恢复过来。这个时期,儒家文化得到重视,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文学创作。然而,社会的贫富差距仍然严重,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畅当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