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吟

标题包含
山中吟
蘂珠闲居兮作七言,琴心三叠兮舞胎僊。 呼吸日月下上云烟兮,回紫抱黄入丹田。 一面宗泥丸,六府主丹元。 七蕤应两扉,九微彻三关。 明堂閟虎章,玄阙森龙幡。 素衣翠重里朱带,绿华裙上有黄裳。 子丹兮常在两眉端。 欲求泥丸满,直须丹元存。 灵台贮清明,太极涵肧腪。 升坎降离凝正一而融三五兮,付之灵坚童子玉池太和官。 重楼十二环兮兰玕,朱鸟白石源兮潺湲。 专闭御景而握固兮,嗽咽金液溉灵根。 胎津溢而琅英饱兮,积精累气而成真。 高研恬淡兮道之园,物物不干兮泰而平。 身披凤衣衔虎符兮,控驾三素蹑飞霞而升广寒。 东西两目兮倚天,木阴阴兮泉涓涓。 一唱三叹兮玄鹤下其蹁跹,八景二十四真兮吾亦不知其然而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咨夔(1176年-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浙江临安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洪咨夔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中进士,历任国子正、太常博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蕊珠闲居时创作的七言诗,乐声如潮水般涌起舞蹈胎仙。 吞吐日月光华于云烟之中,感受紫气萦绕黄云内蕴。 脏腑功能正如琴瑟共鸣,气息畅通天地间。 五脏循环有序,经络通达无阻。 充满光明的力量,守护我们的健康。 绿色长裙与黄色衣裳和谐搭配,展现着素雅的风采。 丹药之精华如同眉间的慧光。 要想拥有强健的身体,必先保持心灵的清澈。 宛如初生的婴儿,精神内敛而刚健。 这就像是混沌中的正一力量,引导五行融合交汇,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身旁是美丽的楼阁和翠绿的兰草,朱雀和白鸟在潺潺的溪流中嬉戏。 专注于养生之道,双手紧握拳固,吞咽琼浆玉液滋养生命之源。 所有的疲惫都被抛在身后,心灵和身体都得到了充分的滋养。 这就是道的乐园,不受外物干扰,自在安宁。 身穿凤凰羽翼、口衔虎符的图徽,驾驭着三台素车,轻飘飘地飞向月宫。 遥望天空的两颗明星,守护着身边的小溪。 一声歌唱引来三只玄鹤翩翩起舞,身处这美妙的景色,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蘂珠:蕊珠,花蕊上的露珠,这里指作者在山林中的居所。 2. 琴心三叠:琴心的第三叠,这里比喻炼丹的过程。 3. 胎僊:仙人降临人间时所处的状态。 4. 呼吸日月下上云烟:通过修炼达到与天地相融的境界。 5. 回紫抱黄入丹田:紫代表天,黄代表地,这里比喻炼丹的过程。 6. 泥丸:道教称人体内的上丹田为“泥丸”。 7. 六府:即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 8. 丹元:道家修炼的重要部分。 9. 七蕤:指人体内的七个穴位。 10. 九微:指人体内的九个穴位。 11. 明堂: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境界。 12. 虎章:一种神秘的符号。 13. 玄阙: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境界。 14. 龙幡:道教中的一种神秘标志。 15. 素衣翠重里朱带:描绘出仙人的装束。 16. 绿华裙上有黄裳:描绘出仙人的装束。 17. 子丹:道家修炼的一部分。 18. 灵台: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境界。 19. 太极:道教中的至高境界。 20. 肧腪:指生命的初始状态。 21. 升坎降离凝正一而融三五:描述炼丹的过程。 22. 灵坚童子:指经过修炼的道士。 23. 玉池太和官:指道教的修炼场所。 24. 重楼十二环:形容楼阁的壮观。 25. 兰玕:一种珍稀的植物。 26. 朱鸟白石源:描绘出仙境的美景。 27.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28. 御景:指道教的神秘境界。 29. 握固:一种修炼的姿势。 30. 嗽咽金液:指修炼的方法。 31. 琅英:指修炼的成果。 32. 高研恬淡:描述修炼的状态。 33. 道之园:指道教的修炼场所。 34. 泰而平:形容修炼后的心境。 35. 凤衣:指仙人的服装。 36.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 37. 三素:指天空的三颗星。 38. 广寒:指月宫。 39. 倚天:形容山势险峻。 40. 木阴阴:形容树木繁茂。 41. 泉涓涓:形容泉水潺潺。 42. 一唱三叹:形容歌曲的美妙。 43. 玄鹤:指仙鹤。 44. 八景二十四真:形容仙境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山中吟》是一首描绘修仙场景的诗歌,诗人洪咨夔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修仙过程中的种种意象。诗歌开篇便以“蕊珠闲居”点明主题,接下来通过对修仙过程的细致描述,传达了道教炼丹养生的理念。在诗人的笔下,修仙过程犹如一场华丽的舞蹈,既有琴心的幽静,又有胎僊的灵动。 诗歌中多次提到“丹田”、“泥丸”等词汇,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炼方法的深刻理解。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五行、八卦等道家思想,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氛围。 在描绘修仙场景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如“明堂閟虎章”、“玄阙森龙幡”等,展现了一幅壮观的仙境画卷。同时,诗人还通过“东西两目兮倚天,木阴阴兮泉涓涓”等诗句,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山中吟》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道教底蕴,展现了一首独具特色的修仙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吟》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五言绝句,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在这首诗里,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超脱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此时的洪咨夔,已经历宦海浮沉,体会到世事无常。早年他曾担任吏部侍郎、秘书监等要职,后因得罪权臣被贬谪到地方任职。这段时间的遭遇使他逐渐认识到官场险恶,开始向往隐居生活。在山中的闲适生活中,他体验到了宁静与自然的美妙,写下了这首《山中吟》。 宋宁宗时期,朝廷政治腐败,外患内忧交织。此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洪咨夔选择弃官归隐,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