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
木剪空山瘦,西风扫落黄。
荷残簪失盖,菊老餠还香。
诗尽情尤阔,愁多夜更长。
闷怀无处著,随鴈落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在山间空地摇曳生姿,萧瑟秋风横扫满地枯黄。
枯萎的荷叶失去了支撑,菊花却仍然散发着芳香。
诗词表达情感宽广无边,忧愁愈多夜晚愈发漫长。
心中的苦闷无法排遣,仿佛跟随大雁坠落在潇湘之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约活动于宋宁宗庆元年间。
2.木剪空山瘦:形容秋天的景象,树木凋零,山中显得消瘦。
3.西风扫落黄:西风指秋风,扫落黄形容秋风扫落叶的景象。
4.荷残簪失盖:荷叶凋残,莲蓬像失去盖子一样露出。
5.菊老饼还香:菊花虽然老了,但仍有香气,这里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然有才华和品质。
6.诗尽情尤阔:写诗时情感更加宽广。
7.愁多夜更长:因为忧愁增多,感觉夜晚变得更长了。
8.闷怀无处著:心中的郁闷无法排遣。
9.随鴈落潇湘:随着大雁南飞,落到潇湘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意》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首联以“木剪空山瘦”写出秋天的萧条景象,用“西风扫落黄”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气氛。颔联中的“荷残簪失盖”和“菊老餠还香”分别描绘了荷花凋谢、菊花盛开的秋天特有景色,展示出秋天的变化之美。颈联则通过“诗尽情尤阔,愁多夜更长”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秋天的感慨。尾联中的“随鴈落潇湘”则借鸿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寥,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意》是南宋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37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此时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疾苦。华岳本人是一位抗金志士,他因为直言不讳而屡遭贬谪,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奋斗。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连年发动战争,使得南宋的国力日渐衰弱。在这样的环境下,华岳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国家的困境,以及百姓的不幸遭遇。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秋意》这首诗歌中,华岳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心声。他通过“黄”、“白”等颜色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寓意着国家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对秋天的感慨之中,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