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蜗室

标题包含
题蜗室
平生喜善类,遇之以青目。 广厦千万间,帡幪未渠足。 唯予自栖身,三椽乃蜗缩。 问之何为然,知足常不辱。 人生天地间,渺然如一粟。 侈心才动摇,曷厌溪壑欲。 纸帐煖有余,蒲团眠易熟。 神游万物表,不虑此局促。 门外竞轩冕,卑哉蛮与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贤相之一。 史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非常乐于和友善的人交往,会给予他们青眼相待。 拥有千万间广厦并不足够,它们仍不能遮盖所有的角落。 我只得独自安居在一间小屋中,这座小屋只有三根椽木支撑着,就像蜗牛般狭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 人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一粒谷糠。 一旦贪心开始动摇,就难以填饱欲望的无底洞。 纸糊的床铺让我感到温暖而富足,蒲草制成的坐垫让我容易入睡。 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不用担忧生活的狭隘。 门外的人们都在争夺名利地位,那真是卑微啊,就像一头蚂蚁在挑战一只大象。
去完善
释义
以下是对这首诗中重点字词的注释: 1. 广厦:广大的房屋,此处比喻广大美好的事物。 2. 帡幪:古代用以覆盖东西的巾幕。 3. 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 4. 三椽:指简陋的房屋。 5. 知足:指容易满足的心态。 6. 眇然:渺小、微弱的样子。 7. 侈心:过分追求名利的心。 8. 曷:何,怎么。 9. 溪壑:比喻难以满足的欲望。 10. 纸帐:指以纸张制作的帐篷。 11.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坐垫,用于打坐或祈祷。 12. 神游:精神畅游,寓意精神超脱现实。 13. 轩冕:古代官僚的车马服饰,代指权力地位。 14. 蛮与触:指远古时期为争夺领地而发生的战争。这里比喻人世间的无尽纷争。
去完善
赏析
《题蜗室》是南宋诗人史浩的一首述志诗。诗人以“蜗居”为题,通过描绘狭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知足、谦逊的人生观。同时,通过对门外名利世界的嘲讽,彰显了自己的高尚情操。 首联两句,史浩表示自己平生喜欢善良之人,对待他们如同亲人一样亲切。这种宽厚待人的品质,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颔联则笔锋一转,描绘了广厦千万间的壮观景象,而诗人却认为这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而以“三椽蜗缩”的居所为满足,表现了诗人知足的心态。 颈联提出问题:为何选择蜗居?诗人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知足所以不受屈辱。这一句将知足的重要性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随后,诗人在人生渺小的比喻中表达了对奢侈生活的厌恶。他认为一旦奢侈之心萌动,欲望就会如沟壑般难以填满。相反,他以纸帐取暖,蒲团入睡的生活为乐,体现出简朴生活的美好。同时,神游万物之外的思想,更让诗人不再担忧生活的局限。 结尾处,诗人讽刺门外争名夺利的人如同贪婪的小动物,表明自己不与之为伍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剖析,也有对高尚品行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蜗室》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晚期(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史浩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但由于与权臣不和而多次被贬谪。然而,即使在人生的低谷,史浩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的“南柯已梦华胥国,有限生涯寄若堂”,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在史浩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虽然他在朝为官,但始终关心民生疾苦,努力推动改革。因此,他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蟠蚁何曾识海风,蜗庐只许坐容膝”,描绘了普通百姓在艰难困苦中的生活景象。 总的来说,《题蜗室》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史浩在南宋中晚期的经历、他与权臣的斗争、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背景,使它成为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