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贻高谠

标题包含
贻高谠
都缘相府有宗兄,却恐妨君正路行。 石上长松自森秀,雪中孤玉更凝明。 西陵晓月中秋色,北固军鼙半夜声。 幸有清才与洪笔,何愁高节不公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由于有着府上的兄弟关系,反而让人担忧是否会影响了您正确的道路前行。就像石头上的松树依然独自茂盛,雪地里的美玉更显明亮。西陵的明月照亮了秋天的夜色,北固军的鼓声在半夜响起。幸运的是您拥有杰出的才能和雄辩的口才,那么又何必担忧不能得到公卿们的尊重呢?
去完善
释义
1. 都缘:都是因为。 2. 相府:古代宰相的府第,这里指代有权势的人家。 3. 宗兄:同宗的兄弟,这里泛指同族或亲戚中地位较高的人。 4. 妨君:妨碍君主,这里指阻碍别人的前途。 5. 石上长松:指岩石上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6. 森秀:繁茂而秀丽。 7. 雪中孤玉:指雪中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8. 凝明:明亮而坚定。 9. 西陵: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 10. 晓月:清晨的月亮。 11. 秋色:秋天的景色。 12. 北固军鼙:北固山上的军队敲击的小鼓,用以报时。 13. 半夜声:指深夜的声音。 14. 幸有:幸好有。 15. 清才:高尚的才能。 16. 洪笔:大笔,这里指卓越的文才。 17. 高节:高尚的节操。 18. 公卿:古代高级官吏的统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写给他的朋友高谠的。诗中表达了对方谠才华和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高谠未来前途的期许。首联提及“相府”和“宗兄”,暗指了高谠身世的高贵,同时也暗示出社会地位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颔联通过描绘“石上长松”和“雪中孤玉”的形象,来比喻高谠独立坚韧的品质和高洁的人生态度。颈联中的“西陵晓月”和“北固军鼙”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联想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尾联表达出诗人坚信高谠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横溢的文采,一定能得到公卿的认可和尊敬。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深关怀和殷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高谠》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50年左右,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那个时候,方干生活坎坷,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本诗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谠。高谠在当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两人志趣相投,成为了好友。 那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没落阶段,国力衰微,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文人们追求理想、抒发胸臆的热情。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方干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与朋友高谠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们依旧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信念。这种精神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