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
郭里人家如掌上,簷前树木映窗櫺。
烟霞若接天台地,分野应侵婺女星。
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
彩衣才子多吟啸,公退时时见画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家的小镇犹如掌心大小,屋檐前的树木映衬着窗户。
烟霞仿佛连接着天台山,星光照耀着婺女。
古驿道通向北方的大门,仙溪日夜流向东方的海。
文人墨客们多在这里咏叹,每当公事完毕便可见到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释义
1. 郭里:指城郭之中。
2. 簷(yán)前:屋檐前面。
3. 樹木:树木,即树林、森林。
4. 窗櫺(líng):窗户,这里指的是房间的窗户。
5. 烟霞:烟雾和霞光,此处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6.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城北。
7. 分野:古代的一种地理观念,认为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国相对应,称为“分野”。
8. 婺女:婺女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婺女宿,对应中国浙江省一带。
9. 驿路:古代的官道驿站。
10. 北阙:中国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
11. 仙溪:指神仙居住的溪流。
12. 东溟:东方的海边。
13. 彩衣:色彩鲜艳的衣物。
14. 才子:有才华的人。
15. 吟啸:边歌边行,或指高声歌唱。
16. 公退:官员在办完公事后离开官署。
17. 见画屏:看到画屏上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剡县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致观察,将周围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郭里人家如掌上”,形象地展示了村庄的宁静与美好;“檐前树木映窗櫺”则通过窗户投射出树木的影子,表达了空间的层次感。
接着,诗人用“烟霞若接天台地,分野应侵婺女星”来形容山景的壮丽。天台地和婺女星分别是浙江天台山和金星的别称,这里借以表达对家乡美丽风光的热爱。
“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诗人把视线投向了远方,描写了驿路延伸及天边的景色,以及仙溪昼夜不息的流水。这种描绘传达了一种时空无限的意境。
最后两句诗写的是文人墨客聚集在陈明府府上,共同欣赏眼前的美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彩衣才子”和“公退时时见画屏”等词语,刻画了文人雅士的风采,展现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这是唐朝晚期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朝廷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兴起。
诗人方干在这个时期生活艰辛,屡次科举不第,因此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他曾在剡县担任过一个小官,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首诗就是他在任期间,与县令陈明府一起登上县楼时所创作的。
在诗中,方干描绘了县楼周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关切之情。他以沉痛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楼上又看春色动,眼前空忆故人同”等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友情的怀念。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方干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