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十景诗 龟山寺晚钟
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
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龟山之峰与云端相接,回荡于夜晚的钟声如铁牛怒吼。聆听百八钟声渐渐消失,仍因沉浸其中而无法停止。
去完善
释义
《都梁十景诗 龟山寺晚钟》米芾
注释:
1. 龟峰:指龟山之顶。龟山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为淮河上游的重要屏障。
2. 云楼:高耸入云的建筑,此处指寺庙。
3. 撞月:撞击月亮。此处形容钟声响亮。
4. 吼铁牛:比喻钟声洪亮。吼,大声喊叫;铁牛,用铁铸造的牛。
5. 一百八声:佛教认为一百零八声钟响可消除人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故有“一百八声”之说。
6. 听彻:完全听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米芾在游览龟山寺时的所见所闻。首句“龟峰高耸接云楼”写出了龟山寺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色,山峰直插云霄,给人一种高峻的感觉。紧接着的“撞月钟声吼铁牛”则通过钟声和铁牛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钟声的洪亮和深沉。第三句“一百八声俱听彻”点明了诗人聆听的钟声有108下,意味着彻底洗礼心灵的过程。最后一句“夜行犹自不知休”表达了诗人在这悠扬的钟声中所感悟到的禅宗哲理,即使在这样的夜晚行走,也不会感到疲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充分展现了诗人米芾的才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米芾的《都梁十景诗 龟山寺晚钟》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一时期的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创作山水田园诗。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富于变化。
在创作这首诗时,米芾正游历江南各地,欣赏当地美丽的风景。他来到江苏盱眙县的龟山,被龟山寺的美景所吸引,夕阳下的钟声更是触发了他深深的感慨。米芾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文笔,描绘了龟山寺晚钟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在民间仍然有广泛的信众。龟山寺作为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而米芾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认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