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

标题包含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
仙谿七十里,半世祇闻名。 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距离仙谿七十里的地方,半生只听闻其名。 一天见到山色,千年来心怀友情。 古老的葫芦漂浮在美酒上,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尘世的烦恼。 霜月的夜色明亮,聊到凌晨才去休息。
去完善
释义
1. 仙谿:指喻景山所在的区域。 2. 七十里:指距离遥远,实际路程可能有偏差。 3. 半世祇闻名:只听说过名字,但没有真正见过面。 4. 见山色:看到了喻景山的景色。 5. 千年怀友情:表达作者对喻景山的敬仰之情。 6. 古匏:古代的酒器。 7. 美醁:美酒。 8. 清水:清澈的水,这里可能是指喻景山下的溪流。 9. 尘缨:指世俗的烦恼。 10. 霜月亭亭白:形容月亮明亮皎洁。 11. 连床语到明:在床上交谈,直到天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喻景山大飞书房”,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喻景山在书房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首联点明了距离仙谿七十里,但自己只闻其名未见其景,表达出诗人的向往之情;颔联则强调诗人虽隔千里,但仍能感受到友情的深厚;颈联通过描绘书房内的摆设和氛围,展现了主客之间亲切融洽的相处情景;尾联则以霜月下的共语至天明作为结尾,表现出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和享受此刻宁静的心情。整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描绘文人书房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相对和平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宓的生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早年他因父亲陈正献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而移居临安,后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地方官员生涯。这一时期,陈宓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关注民生、体恤百姓,一直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地方的繁荣。晚年他辞官回乡,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广泛交游,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人文素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宓结识了喻景山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常常相聚畅谈,互相切磋学问。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陈宓对喻景山的书房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创作了这首题为《题喻景山大飞书房》的诗歌。诗中,陈宓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巧妙地描述了大飞书房的特点及其主人的才情与精神世界。整首诗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才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