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邓艾庙

标题包含
邓艾庙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他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 唐彦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俭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尚书左仆射。唐彦谦自幼受到良好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刘备的忠诚弟子们至死都觉得羞愧,因为他们未能实现其遗志。他们挥舞着刀剑怒斥懦弱无能的谯周。 令人困惑的是,为何千年之后这些忠臣义士仍然被世人所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与武侯一起,在巴蜀之地流传千古。
去完善
释义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昭烈:即蜀汉刘备,谥号昭烈皇帝。 遗黎:亡国之民。这里指蜀汉灭亡后的百姓。 羞:感到羞耻。 挥刀斫石:用斧头砍石头。这里形容对蜀汉投降派谯周的痛恨。 如何:为什么。 千载:千年。 遗庙:为纪念邓艾所建的庙宇。 血食:祭祀时以牲畜作为祭品。 巴山:这里指蜀地。 武侯:指蜀汉丞相诸葛亮。
去完善
赏析
《邓艾庙》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在诗中,“昭烈”指刘备,“遗黎”指遗留的老百姓。作者说,这些深受刘备精神感染的老百姓即便死后仍为此感到羞愧,因为蜀汉最后因谯周的劝说投降魏国,邓艾得以攻破成都。他们用“挥刀斫石”的方式表达对此事的愤怒。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但令人奇怪的是,邓艾这样一位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人,为何还能在千年之后留有祭祀他的庙宇呢?而且这个庙宇还坐落于巴山,与供奉着诸葛亮(号“武侯”)的庙宇相邻。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艾庙》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唐彦谦所创作的。这首诗以“邓艾庙”为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意。据史书记载,邓艾在魏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曾协助司马懿和诸葛亮在蜀汉进行北伐战争,并在最后成功地击败了蜀军,实现了魏、蜀、吴三国的统一。然而,后来他被钟会陷害,最终在狱中被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彦谦所处的唐代晚期,此时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在这种背景下,唐彦谦通过对邓艾的纪念,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无尽怀念和对当时现实的忧虑。他通过描绘邓艾的英勇事迹和历史悲剧,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追求正义。 总的来说,《邓艾庙》这首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警示。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英雄的伟大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启发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