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缪仲右韵二首
心绪千丝结,年华一鸟过。
可人元自少,知已不须多。
咄咄君休怪,鸣鸣我亦歌。
将军浑健在,醉尉莫谁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情如丝般细腻,岁月像鸟儿匆匆而过。
可爱的人儿本就很少,知己也不需要太多。
请不要责怪我激动不已,因为我也正尽情歌唱。
英勇的将军依然健壮在世,醉酒的门卫又有谁去照顾呢?
去完善
释义
1. 可人:意中人,令人满意的人。
2. 知已:知己的朋友。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 咄咄:表示惊讶或责怪的语气词。
4. 鸣鸣:形容声音凄厉。这里指诗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情绪。
5. 将军:此处指的是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使气,年长时以功业闻达于乡里。有一天,他听到村里父老说:“三害未除。” 周处问:“何谓三害?” 答曰:“南山虎,长桥蛟,加上周处你自己就是三害。”周处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上山杀虎,下水斩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了自己的恶行,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英雄。
6. 醉尉:指唐朝时的张旭。相传他善于草书,每次喝酒后就写狂草,世人称之为"草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洪咨夔以细腻的情感和豪放的笔调表达了生活中的感怀与向往。诗人通过对生活中小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知己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诚挚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通过“心绪千丝结,年华一鸟过”两句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时间流逝的无情。这里“心绪千丝结”是指诗人心中纷繁复杂的思绪如同千丝万缕般纠结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内心困惑与矛盾;而“年华一鸟过”则形象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短暂,无法把握。这种心情上的剧烈波动为我们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可人元自少,知已不须多”这两句意味着真正能理解自己的人很少,并不追求结交众多泛泛之交。这里“可人”即意指令人喜爱的朋友,“元自少”则暗示这样的朋友少之又少;而“知已不须多”则表示对自己而言,真正的知己并不需要太多。这种对于友情的深刻体会使得这两句诗句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接下来的“咄咄君休怪,鸣鸣我亦歌”则是对友人以及对自我情绪的宣泄。其中“咄咄君休怪”表示请读者原谅诗人在诗中可能表现出的焦躁与激动,因为这些都是他情感的体现;而“鸣鸣我亦歌”则表达了诗人宣泄情感的方式——用歌声来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这一部分,诗人豪放的性格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诗人以“将军浑健在,醉尉莫谁体”作为结尾,展现了其对生活态度的通达与开朗。其中,“将军浑健在”指的是英雄气概犹存,寓意着诗人心中的斗志并未因岁月的磨砺而消逝;而“醉尉莫谁体”则是对那些被酒色所迷惑、失去了清醒判断的人们的警示。这种达观的人生观念使这首诗显得更加厚重与深刻。
综上所述,洪咨夔的这首《次缪仲右韵二首》以其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视野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全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豪放而又细腻的个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缪仲右韵二首》是南宋诗人洪咨夔所作的一组诗,共计两首。这组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创作这组诗时,洪咨夔正值中年,他在朝廷任官,但因政治斗争复杂,加上个人性格耿直,未能在官场取得更高的地位。在这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共同探讨诗词歌赋,抒发胸臆。这一时期,南宋政治腐败,外患不断,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洪咨夔虽然身居庙堂,但心系百姓,关心国家命运。他用诗歌揭露现实问题,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次缪仲右韵二首》正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