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异地相思,距离遥远;泪水涌出,沾湿了衣裳。清晨的杨柳和烟霭中的梨花,让人思绪纷乱;傍晚的雨水和梨花,让人心神迷茫。如同云彩环绕着宫殿,虚无缥缈;凤凰飞入了巫山,吹奏着玉箫。明天再次站在桥上回顾,明亮的月光下,远方的故人依旧遥不可及。

去完善
释义
1. 扬州:地名,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北。
2. 道:路。
3. 沈九娘:古代女子名字。
4. 两地:指诗人和沈九娘所在的地方。
5.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6. 清泪:泪水,这里指因思念而流的泪。
7. 临门:在门前。
8. 布袍:用布做成的衣服,这里指诗人的衣着。
9. 杨柳:植物名,这里用来形容春天。
10. 晓烟:清晨的烟雾。
11. 情绪乱:心情纷乱。
12. 梨花:植物名,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13. 暮雨:傍晚的雨。
14. 梦魂销:形容梦中神思恍惚的样子。
15. 云笼:像云雾笼罩一样。
16. 楚馆:楚国的高楼,这里指楼阁。
17. 金屋:豪华的房屋。
18. 凤入巫山:形容美好的事物出现。
19. 奏玉箫:吹奏玉箫。
20. 河桥:桥梁。
21. 重回首:再次回头。
22. 千里:指很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为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远方佳人的深切思念。首联描绘了诗人与佳人相隔两地的情景,以“迢迢”形容距离之远,以“清泪临门”表达了对分离的哀愁。颔联则以“杨柳晓烟”和“梨花暮雨”营造了一种迷茫、凄美的氛围,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动荡和无奈。颈联中,“云笼楚馆虚金屋”暗示了佳人所处环境的繁华,而“凤入巫山奏玉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尾联则通过“明日河桥重回首”的设想,传达出对再次相见的热切期盼,然而“月明千里故人遥”又给人以无尽的希望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才子在旅途中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1470-1524)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诗创作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至嘉靖二年(1529年)之间,正是唐寅人生际遇多舛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唐寅经历了科场舞弊案、丧妻之痛和仕途失意等多重打击。特别是在科举考试中,由于卷入了一场丑闻,导致他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从此告别了官场生涯。这一时期的唐寅心境孤苦,寄情山水、诗酒书画,以排遣内心的忧郁。
与此同时,明朝社会风气奢靡,士大夫阶层沉迷于声色犬马,追求荣华富贵。然而,这种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虚伪和堕落。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唐寅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和对庸俗社会的批判。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寅创作了这首《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借对沈九娘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真爱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