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帅书记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
寒风萧瑟楚江南,记室戎装挂锦帆。
倚马未曾妨笑傲,斩牲先要厉威严。
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惟有杯盘思上国,酒醪甜淡菜蔬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风吹拂下的江南楚地,记得军务繁忙时他一身戎装驾舟前行。
即使在忙碌中也不忘谈笑风生,在祭祀中表现出庄重的威严。
他在公众场合言辞犀利,表现出了无畏的品质,而如今他依然有坚贞不屈的气节。
此刻在他心中只有对国家的思念,那些清淡的酒和甜美的菜让他感到满足。
去完善
释义
1. 楚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 记室:古代官职,主要负责起草文书。
3. 戎装:军人的装扮。
4. 倚马:形容才思敏捷,能迅速完成任务。
5. 斩牲: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寓意祈求神明保佑。
6. 危言:正直的话。
7. 无隐:没有隐瞒,表示真诚。
8. 上国:此处指朝廷或国家中枢。
9. 酒醪:未经过滤的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行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联描述了江南寒冷的冬天,主人公身着戎装准备出征,锦帆预示着征程的壮丽。颔联则刻画了主人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既能倚马草檄,又能斩牲立威,展现出卓越的才能。颈联赞扬了他的勇气和信念,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从未隐瞒过自己的观点,如今他的勇敢和不凡更是令人敬佩。尾联则通过杯盘和上国的联想,表达了对这位将领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用词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主人公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元帅书记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65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徐铉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的好友高郎中被任命为婺源建威军使,即将离开京城远赴任所。徐铉在送别之际,感慨万分,以此诗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和担忧。
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权的更替,许多人被迫离家离乡,四处漂泊。而高郎中的上任也意味着他将在新的岗位上为国效力,担负起保卫家乡的重任。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那个时代背井离乡、胸怀壮志的士人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