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贬官泰州出城作

标题包含
贬官泰州出城作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徧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名誉和利益如浮云般变幻莫测,四方的战事令君主忧心忡忡。 多次劝谏未被采纳,被贬为庶民的我,像一艘空船一样轻松自在。 曾经冒犯过朝廷中的众多权贵,在城郊的山水间畅游。 唯有对君主的忠诚始终未变,行程过半,依然眺望那座城楼。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徐铉,题目是《贬官泰州出城作》。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浮名浮利信悠悠: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浮名浮利"指虚无的名利,"信悠悠"表示这些都如同流水一般,转瞬即逝。 2. 四海干戈痛主忧:这句描绘了当时的战乱局势,皇帝忧虑四方的战争。"四海"指全国各地,"干戈"是古代的兵器,这里借指战争。 3. 三谏不从为逐客:这句讲述了作者的遭遇,因劝谏皇帝三次未被采纳,被流放到泰州。"三谏"指三次劝谏皇帝,"逐客"是指被驱逐的人,这里指被贬谪。 4. 一身无累似虚舟:这句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坦然的心态,就像没有牵挂的小船一样自由。"一身无累"表示没有牵挂,"虚舟"是没有装载货物的空船,这里比喻自己心无旁鹜的状态。 5. 满朝权贵皆曾忤:这句描述了朝廷里的权贵都曾与自己意见不合,"满朝权贵"指朝廷里的官员,"皆曾忤"是说他们都曾经与自己意见不合。 6. 绕郭林泉已徧游: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泰州游览了周围的景色。"绕郭"指环绕城市的,"林泉"指山林泉水,"徧游"是说已经都游历过了。 7. 惟有恋恩终不改:这句表现了作者始终不忘皇帝的恩情,希望能够再次得到重用。"恋恩"是对皇帝的感激之情,"终不改"是说这种情感永远不会改变。 8. 半程犹自望城楼:这句描述了作者离开京城时,还在回望城楼,希望有一天能再回来。"半程"指距离京城还有一半的路程,"犹自"是仍然的意思,"望城楼"指回望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贬官泰州出城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人徐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君主忧虑的关注。在诗歌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首联“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描绘了世事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作者认为名利都是虚幻的,唯有君主的忧虑才是真实的。这里的“四海干戈”不仅象征着战争的痛苦,也暗示着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 颔联“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表达了作者被贬离京后的心境。虽然他被君王疏远,但内心却保持着平静。这里的“虚舟”象征着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尽管身处逆境,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颈联“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徧游”描述了作者在泰州的闲适生活。他在游览周边风光的同时,也对朝廷的权贵表示了不屑。这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权贵的讽刺。 尾联“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之心。尽管被贬离京,但他始终对君主抱有深厚的感情,即使行至半途,仍然遥望着京城的方向。这里的“恋恩”体现了作者的忠诚和坚守,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情感。 总的来说,《贬官泰州出城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巧妙的象征和比喻,作者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坦然与坚定,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注。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