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标题包含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元帅楼船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 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 杀气晓严波上鹢,凯歌遥骇海边鲸。 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领乘船出征调兵, 星星落下照耀着明亮的旗帜。 千帆齐发助力于江陵, 随风急驰而下响彻波涛。 早晨的肃杀之气笼罩在船上, 胜利的歌声远传震撼了鲸鱼。 就像诗人王粲写作战歌, 回头看着身上的儒衣,心生不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帅楼船:指统帅的船只。元帅,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楼船,大型战船。 2. 治兵:训练军队。 3. 落星山:可能指的是长江沿岸的一处地名,具体地点已无法考证。 4. 火旗:古代军事行动中使用的红色旗帜,用以指挥军队行动。 5. 千帆:形容众多船只。 6. 日助江陵势:这里借用三国时期东吴周瑜在江陵指挥赤壁之战的典故,表示军队士气高昂。 7. 万里风驰下濑声:形容船只在水面上疾行的情景。下濑,水流湍急之处。 8. 杀气晓严波上鹢:描述清晨江面弥漫着紧张的战斗气氛。杀气,战争氛围。波上鹢,指水面上的船只。 9. 凯歌遥骇海边鲸:形容胜利的歌声传得很远,连海边的鲸鱼都被惊动。凯歌,胜利的歌曲。遥骇,惊动。 10. 仲宣一作从军咏:引用东汉末年诗人王粲的诗篇《七哀诗·其二》,描绘了战乱中的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此处作者以此比喻自己参加军队的心情。 11. 回顾儒衣自不平:抒发诗人自己虽身为书生,但面对国家兴亡之际,却难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儒衣,读书人的衣服,代指文人身份。
去完善
赏析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描绘了元帅楼船率领军队出征的场景。首联描述了楼船在落星山外点燃火旗的壮烈景象;颔联展现了千帆竞发,士气昂扬的壮观场面;颈联通过描绘江面上杀气和远处的凯歌来表现战争的氛围;尾联以王粲在军营中的感慨收尾,凸显了诗人自身对于战争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这首古诗是五代南唐时期的徐铉所创作的。徐铉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于江南,后入仕南唐,成为李昪、李璟父子时期的重臣。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尊崇儒家礼教,但在实际治理上又能因地制宜,施政有方。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社会动荡不安。南唐便是其中之一,此时虽偏安一隅,但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诗歌中,徐铉通过描绘习水师的场面,表现了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和对和平的向往。这种题材的选择既是当时国家局势的需要,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歌既是对国家强盛的自豪,也是对人民幸福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