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赋赏花一首

标题包含
别赋赏花一首
仙山灵沼五城西,晓日花光照彩霓。 露濯冰蚕铺瑞锦,风吹水麝拆香脐。 芳葩散采添蜂蜜,红片狂飘杂燕泥。 曾识壶中旧春色,桃源重到路犹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神秘的仙山坐落在五座城池的西部,晨起的阳光照在花朵上,犹如彩虹般斑斓。露水洗净了蚕茧,铺展出一幅华丽的画卷;微风吹过水面,带起麝香的芬芳。花朵尽情绽放,为蜜蜂提供蜜源;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与燕子的新泥混杂在一起。 我曾记得这记忆中的美景,如今再次来到桃花源,却仿佛依然迷失在这美好的景色中。
去完善
释义
1. 仙山:神仙居住的山川。这里指花盛开的美景犹如仙境。 2. 灵沼:意为充满生气的池塘,泛指清澈的湖水。这里用来形容春天鲜花盛开的景象。 3. 五城:古代五行观念认为,土在中央,四面八方依次为木、火、金、水。五城即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城市。这里用来代指广阔的地域。 4. 晓日:拂晓的太阳。这里用以形容阳光穿透花朵的光芒。 5. 花光:花开时的光彩。 6. 彩霓:彩虹。这里用来比喻花朵的颜色丰富多彩。 7. 露濯冰蚕:露水洗涤过的蚕丝,此处借喻露水和花瓣的关系。 8. 瑞锦:吉祥如意的锦绣,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美丽景色。 9. 水麝:水中生活的麝香鹿,以其香气闻名。这里用来形容花香随风四溢的景象。 10. 拆香脐:拆分香腺,这里形容风吹过时,花香弥漫。 11. 芳葩:芬芳的花朵。 12. 散采:分散采集,这里指采摘花瓣。 13. 蜂蜜:蜜蜂采集花粉制成的甜味物质,这里用以形容花朵的甜美。 14. 红片:红色的花瓣。 15. 燕泥:燕子筑巢时混入泥土中的羽毛等杂质,这里用来形容花瓣在空中飘落的情景。 16. 曾识壶中旧春色:诗人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典故,表示自己曾经见识过美好的春光。 17.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这里表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以“仙山灵沼五城西”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接着,通过“露濯冰蚕铺瑞锦,风吹水麝拆香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芳葩散采添蜂蜜,红片狂飘杂燕泥”两句,描绘了春日的缤纷色彩,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最后,诗人以“曾识壶中旧春色,桃源重到路犹迷”结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愉悦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赋赏花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00年之间,也就是宋朝初年。在这段时间里,杨亿以其才情横溢的文学创作和对儒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 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唐宋之交的历史转折点。唐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北宋则相对稳定,并逐步走向繁荣。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杨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据史书记载,杨亿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考中了进士。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后因与权臣不和而被贬谪。尽管如此,杨亿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咏史怀古之作,也有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在这首《别赋赏花一首》中,杨亿以花为象征,表达了他对离别之情和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对花的赞美,诗人传达了珍惜时光、珍视友谊的情怀。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杨亿的诗歌才华,堪称北宋时期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