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寺送彦猷阁老去年四月某别彦猷于京师到今适期年矣
一年再远别,尘世令人嗟。
况复江湖永,空惊鬓髪华。
青山浮海上,远水即天涯。
出处俱萍泛,悬知后会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年一度的离别,让人叹息世间沧桑。
更何况人生漫长如江湖,满头白发已是岁月痕迹。
青翠山峦仿佛漂浮在海上,遥远的水面便是天际线。
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只能预知未来的相遇将是遥遥无期。
去完善
释义
《杨子寺送彦猷阁老去年四月某别彦猷于京师到今适期年矣》注释如下:
1. 杨子寺:位于江苏扬州的寺庙。
2. 彦猷:指程师孟,北宋名臣。
3. 阁老:古代对尚书、大学士等官职的尊称。
4. 京师: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5. 期年:满一年。
6. 再远别:指分别时间很长。
7. 尘世:人世间。
8. 嗟:感叹。
9. 江湖永:在江海边长久分离。
10. 空惊:白担心。
11. 鬓髪华:头发变白。
12. 青山:形容美丽的山水景色。
13. 浮海:指水面上的船只。
14. 远水:遥远的水面。
15. 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
16. 出处:出仕和退隐。
17. 萍泛: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18. 悬知:预感。
19. 后会賒:指以后相会的日子还很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感慨时光的古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一年后的再次相聚,感叹世间的离别以及岁月催人老的无奈。诗中的“青山浮海上,远水即天涯”描绘了山水相隔的场景,象征着友人之间的距离。而结尾的“出处俱萍泛,悬知后会赊”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机会再次相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杨子寺送彦猷阁老去年四月某别彦猷于京师到今适期年矣》,作者是刘敞。这首诗作于公元999年。这一年是北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这看似和平的环境中,却隐藏着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刘敞本人在朝为官,他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了许多世事沧桑,人生的无常,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中提到的时间点,即去年四月,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刘敞在京师(现在的北京)与友人分别。这次离别让他感受到了人生无常,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认为,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友谊的真挚是不变的,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歌,以表达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情。刘敞作为一位朝臣,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离别和重逢,这些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